定期折算和不定期折算是分級基金中常見的機制,以下是具體介紹:
定期折算
定義:定期折算是指根據基金合同中約定的頻率,對某一類或幾類份額凈值進行重新調整的行為。通常是在每一個計息周期結束后(一般為一年),將分級基金 A 份額的約定收益(即大于 1 元的部分)折算為母份額,投資者可以通過贖回母份額來實現收益。
舉例:假設某分級基金 A 類份額與 B 類份額的份額配比為 1:1,A 類份額在該計息周期的約定收益率為 5.8%。某投資人在折算基準日持有基礎份額、A 類份額、B 類份額各 10,000 份,折算前基礎份額、A 類份額、B 類份額的基金份額凈值分別為 1.292 元、1.059 元、1.525 元。則 A 類份額折算后凈值 = 1.059 - 0.058 = 1.001 元;基礎份額折算后凈值 =(1.001 + 1.525)/ 2 = 1.263 元;B 類份額折算前后凈值與份數保持不變。
作用:對于 A 份額投資者來說,能確保其獲得穩定的約定收益,同時保證基金的結構穩定,也可理解為 A 份額利潤分配的一種方式。
不定期折算
不定期折算又被稱為到點折算,分為向上折算(上折)和向下折算(下折)。
向上折算(上折)
定義:當分級基金母基金的凈值上漲到一定程度后,會進行上折,一般發生在牛市。通常當母基金凈值高于某一閾值(目前大部分股票型分級基金上折閾值設置為 1.500 元),則觸發上折。上折時,將分級 A 和 B 的凈值重新歸為 ,凈值超出 1 的部分各自分別轉換為母基金份額。
作用:上折實際上是一個杠桿回撥的過程,可使 B 份額的杠桿倍數降低,讓分級基金的杠桿水平恢復到較為合理的范圍,同時也能讓投資者的收益得到一定程度的鎖定。
向下折算(下折)
定義:當分級基金的 B 份額凈值下跌到某個價格的時候,分級基金將進行下折,一般發生在熊市。當 B 類凈值低于某個水平(通常為 0.25)時,將分級 A 和 B 的凈值重新歸為 1,分級 B 的份額按照某個比例(在凈值水平為 0.25 時比例為 1/4)進行縮減,分級 A 中與 B 對應的份額保持不變,其他份額(在凈值水平為 0.25 時比例為 3/4)轉換為母基金份額。
作用:主要是為了保護 A 份額投資者的利益,防止 B 份額凈值過度下跌導致 A 份額的本金和收益受到威脅,同時也能使 B 份額的杠桿倍數提高,恢復其進取性。
關鍵詞: 什么是定期折算和不定期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