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在介紹2021年一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后,還回答了現場記者的提問。包括芯片問題、個人信息保護問題、APP適老化改造等在內行業普遍關心的問題,官方回答速看!
緩解缺芯局面需全球產業鏈暢通合作
工信部統計,今年1-2月,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產量大幅增長。請問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是否已經擺脫全球芯片短缺潮的影響?工信部對產業未來發展如何預判?
黃利斌:去年以來,受部分芯片企業減產、5G等新興市場需求旺盛等因素的影響,全球半導體產能出現了緊缺的局面,芯片短缺問題在行業間持續蔓延,電子信息制造業中下游行業出現芯片供應緊張的情況。目前來看,全球半導體工業緊張局面的緩解還有賴于全球產業鏈的暢通合作。為推動緩解當前的供需矛盾,工信部積極協調芯片企業與應用企業對接交流,近期針對汽車芯片的短缺問題,組織汽車企業和芯片企業共同編制了《汽車半導體供需對接手冊》,進一步疏通汽車芯片的供需信息渠道,為供需雙方搭建了交流合作平臺。
我們將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加強合作,鼓勵內外資企業加大投資力度,推動提升芯片全產業鏈的供給能力,同時積極搭建產用對接合作平臺,創造良好應用環境,供需雙向發力保障芯片產品供給,滿足市場的需求。我們將積極推動《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落實,持續完善相關政策舉措,優化完善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環境,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進一步豐富產業體系,有效化解風險,促進要素資源的自由流動,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助力構建全球合作共贏、共生發展的產業體系。
三方面推進個人信息保護
今年以來,工信部一直在推進APP個人信息保護,近期圍繞這項工作還將推出哪些具體舉措?
趙志國:謝謝您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APP個人信息保護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受到社會各方的高度關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作出了“保障國家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部署。在有關部門建立的統籌協調機制下,我部立足主責主業,近年來從完善監管制度、制定標準規范、提升技術手段、推進行業自律等多個方面推進APP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同時,持續開展專項整治,今年以來已累計完成29萬款APP技術檢測,對1862款違規APP提出整改要求,公開通報319款整改不到位APP,組織下架了107款拒不整改的APP。總的來看,APP個人信息保護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下一步,我們將把這項工作作為解決群眾難題,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舉措,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從三個方面推進這項工作:
一是完善管理政策和標準。在充分征求意見基礎上,會同相關部門發布《APP個人信息保護管理暫行規定》,組織制定《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范》和《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范》等系列行業標準,為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提供政策和標準支撐。
二是強化關鍵責任鏈監管。抓住應用商店這一關鍵重要環節,督促應用商店落實好平臺責任,強化APP上架審核機制,切實做好個人信息保護的“守門人”。建立應用商店合規經營監測機制,將違規行為主體納入到電信業務經營不良名單,組織應用商店開展檢測標準培訓,推動應用商店形成統一的技術檢測體系。
三是持續整治熱點難點問題。在前期APP專項整治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工具類、通信類等APP,加大欺騙誘導用戶下載、彈窗信息難以關閉、違規共享使用個人信息和利用第三方嵌入式軟件損害用戶權益等熱點難點問題的整治力度,取得讓用戶切身有感的治理效果。
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略有下降
在工信部公布的今年1-2月通信業主要指標中,固定電話用戶和移動電話用戶數量較去年年底均有數十萬、上百萬戶的減少,請問工信部,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電話用戶數量的負增長?未來趨勢如何?
趙志國:從目前掌握的數據來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基本保持穩定,截止到今年2月底,全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約為15.92億,相比去年10月份歷史最高水平16.01億,的確略有下降,初步分析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我國移動電話普及率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水平,增量空間不大,或者說有限。2020年,我國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了113.9戶/百人,遠高于全球移動電話普及率102.94戶/百人的平均水平,現在全國已經有27個省市移動電話普及率超過100戶/百人。
二是隨著全國實施提速降費和5G的發展,我國網絡流量單價大幅下降,5G套餐用戶快速推廣。目前5G套餐用戶已經超過了3.5億戶,5G套餐的單價目前下降到每個G為4.4元,大額流量可以滿足很多人的上網需求,一定程度上使很多原來使用流量套餐副卡的雙卡用戶轉為了單卡用戶。
三是攜號轉網順利推進,目前已經有2600萬用戶實現了攜號轉網,使得很多用戶跨運營商的雙卡需求在降低,注銷了第二卡槽的號碼。
雖然近期用戶有小幅變動,但我們判斷,未來移動電話的用戶數量在整體上還是會保持相對穩定,略有增加或略有降低都是比較正常的變化趨勢。
適老化改造從三大領域著手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部署要求,工信部年初發布通知,部署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措施,請問目前落實的情況如何?下一步這方面有哪些工作考慮?
趙志國:針對當前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工信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堅持傳統服務方式和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迅速組織全行業積極行動,從與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的三大領域著手,為老年人提供能感知、有溫度、更便利的服務,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在電信服務方面,組織三家運營商實現了兩項服務,第一項就是“老人座席”,老年人進入三家運營商線下的營業廳,無需再排隊等候,有專人引導并提供“面對面”服務。第二項是“一鍵呼入”,老年人撥打運營商客服電話無需再經過語音提示、數字選擇等環節,直接由人工提供咨詢服務。
二是在互聯網服務方面,自今年1月起,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為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廣大互聯網企業積極響應,加速開展適老化改造工作,目前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如部分新聞類網站推出了自動播報的操作方式,部分金融類APP向老年人提供了人工直連熱線服務,部分出行類的APP推出了全版大字體、大圖標,并標記老年人常用信息的地圖等。結合近期專項行動進展的情況,工信部對專項行動進行了再次部署,對網站、手機APP的改造規范、評測標準、標識授予等作出了明確要求。
三是在手機終端等智能產品和服務方面,組織市場主流手機,基本實現“長輩模式”功能。通過大圖標、大字體、大音量、一鍵呼叫等,幫助老年人便捷的獲取各類信息。
此外,我部累積遴選出了200余項優質的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方便老年人選購使用。盡管上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應看到,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54億,為老年人提供貼心周到的智能產品和服務將是一項長期工作,任重道遠。
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圍繞老年群體特點和需求,加快推進各項措施落地見效。一是抓好專項行動的落實,指導首批158家網站和手機APP按期完成改造和評測。二是加強各地的督促指導,及時查找突出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推動建立老年人應用智能技術困難的長效機制,就是解決老年人在用智能技術時存在的困難,構建長效解決機制。三是及時評估措施效果,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積極推廣普及,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四方面加強互聯網行業管理
互聯網企業壟斷和不正當競爭事件頻發,工信部對這個問題有什么樣的考慮?將采取哪些措施?
趙志國:謝謝你的提問。近年來我國互聯網創新活躍,有力推動了數字經濟的繁榮發展,同時資本無序擴張、平臺強制二選一,違規過度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等問題時有發生,引發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此高度重視,結合我部職責,多年來持續加強互聯網行業管理,維護市場秩序,保障用戶權益,強化跨部門的協同,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近期,黨中央、國務院就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作出了工作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下一步將立足主責主業,重點推動以下工作:
一是引導互聯網企業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鼓勵頭部企業參與國家的重大戰略、重大工程,在5G、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發展,補短板、鍛長板,助力提升我國科技核心競爭力。
二是加強互聯網行業市場的競爭監管,加大合規調查評估的力度,摸底篩查平臺企業合規的情況,開展行業不正當競爭的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惡意屏蔽、強制捆綁、流量劫持、違規經營等擾亂市場競爭秩序的行為,加強信用管理,實施失信懲戒,打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發展環境。
三是加大用戶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持續開展APP侵犯用戶權益問題的專項整治工作,充分利用法律、行政、技術等監管的手段,打好“組合拳”,形成一批典型案例,通報一批違規應用,處罰一批違規企業,取得標志性的成果。
四是強化互聯網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加強協調配合,跨部門聯合開展互聯網領域專項的整治工作,強化信息共享和聯動處置,形成治理的合力。完善聯合執法懲戒機制,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依法嚴厲查處違法違規互聯網的相關應用。
下一階段將從四方面做好大數據工作
工信部正在編制“十四五”大數據產業規劃,請問目前進展如何?下一階段將如何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
趙志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數據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發展大數據產業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意義重大。目前,我部正在積極開展“十四五”大數據產業規劃的編制工作,現已形成初稿,正在征求各方意見。下一個階段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推動大數據產業基礎高級化。加強技術創新,補齊關鍵技術短板,強化薄弱技術環節。強化標準引領,加快研制關鍵技術標準,建立標準試驗驗證平臺。夯實基礎設施,加快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云網協同。
二是推進大數據產業鏈現代化。圍繞數據資源、基礎硬件、通用軟件等建立大數據產業圖譜,推動大數據產品高端化。圍繞數據清洗、數據標注、數據分析等相關需求,加速大數據服務的優質化。提高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計算和應用等產業鏈環節的創新發展水平。
三是構建產業生態。持續做好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大數據試點示范等工作,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建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機制,鼓勵各類企業參與要素交易平臺建設。優化大數據公共服務,提升企業數字化水平。加強大數據國際交流合作,攜手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
四是保障數據安全。完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強化大數據安全頂層設計和政策法規建設,推進數據分級分類管理,開展大數據安全評估,引導建設威脅態勢感知平臺。推動數據安全產業發展,促進大數據技術在基礎設施安全防護中的應用。
責編/版式:范范
校對:舒文瓊
審核:申晴
監制:劉啟誠
今年517即將有“大事”發生
敬請關注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