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晚間,“中國量子科技第一股”國盾量子交出上市以來首份全年財報。因疫情等因素對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建設進度造成影響,國盾量子全年營業收入1.34億元,同比減少48%,凈利潤為2948.86萬元,同比下滑40%。此外,2021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增長超過兩倍至495.26萬元,但虧損擴大至1344.27萬元。
年報還顯示,2020年全年,國盾量子研發支出6089.5萬元。在核心元器件、量子安全應用開發等方面,國盾量子的“密碼服務平臺”項目于報告期內立項并完成初步研發,已與中國電信集團進行對接,部署于電信“天翼云”并為中國電信集團的“安全通話業務”提供量子安全服務。
財報顯示,國盾量子在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核心設備中新增了“量子衛星小型化地面接收站”,用于衛星-地面量子密鑰分發。同時,報告期內完成了量子密鑰分發(QKD)設備的小型化設計。
此外,國盾量子還在年報中首次披露了量子計算科研儀器等領域的布局。公司表示,2020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計算領域相關專利授權,在儀器的通用性、穩定性、模塊化和軟件等方面進行了改進,研發出超導量子計算操控系統,實現了從實驗室自研儀器到商業產品的轉化。
2020年5月,國盾量子推出了第一版超導量子計算操控系統并實現銷售,公司計劃后續加大在量子計算等其他量子信息相關領域的研發投入和產業推廣力度。
國盾量子同時公告稱,擬使用部分超募資金投資建設“量子計算原型機及云平臺”和“特種行業量子通信設備科研生產中心”,并推出覆蓋公司半數員工的股權激勵計劃,加碼量子科技主業。按照計劃,國盾量子的量子計算項目為先后研制兩臺高性能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樣機,并開發與之適配的量子計算云平臺。公司提示,量子計算雖然在某些應用問題上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但真正具備一定規模的行業落地應用尚未出現,市場還處于培育期。
4月19日,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宣布量子計算云平臺完成架構更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李俊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量子計算云平臺的兩大核心為建立知識的權威性以及提供先進的量子計算實驗平臺,共同為量子計算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他還表示,目前制約量子計算發展最大的矛盾是高昂的設備投入以及技術難度和應用之間的矛盾。“對于量子計算機的研發,我們往往需要上億元的投入,一臺比較高端的量子計算機的原型機的建造成本可能需要上千萬元。”李俊云表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朱曉波教授也表示:“量子計算相關的研發仍處于非常初期的階段,還有很多的實驗路徑和技術難關需要大量的研究加以驗證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