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一批視頻號營銷號,同時也在做知識型 IP 視頻號的探索,然后跑出來了一套很有意思的視頻號 + 企業微信裂變的玩法,1000初始閱讀的情況下,最終裂變了 300 個企業微信好友,這個數據太棒了!
本文我會為你細化到每一個動作和文案層面,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你。
話不多說,先看路徑和數據:
路徑:
當晚數據:
當晚我用自己的私域推了一下,帶來了初始 1130 播放量
視頻號下方文章閱讀量 280,點擊率 24%
企業微信添加好友 90,轉化率 32%
完成截圖的數量 50,完成率 55%
做過任務寶、社群裂變的同學們知道,裂變完成率能有 20%,已經是很不錯的活動了,所以當晚這個數據出現的時候,我們全公司都嗨了!
但由于當晚有很多都是朋友,數據不一定有代表性,于是我特意沉淀到今天,想看下長尾數據,如下:
播放量 1.2 萬,基本全部來自用戶的裂變式點贊
閱讀量 1108,平均轉化率 10%
企業微信加粉 311,轉化率 28%
評論量 170 ,完成率 54%(臥槽)
另外還有 127 個轉發,這個很離譜了真的,估計轉發的里面 80% 都是同行和客戶爸爸在研究我,哈哈。
直到看到這個數據,我依然不放心,因為不知道是資料本身比較好,還是模式本身比較好?或者有可能同行太多,干擾了正常的數據模型?
于是,我們又開啟了 hard 模式。
我們選用了“直播帶貨合同模板”,這玩意兒受眾很窄,而且視頻剪輯拍得也一般。我們想,再差再差,應該也不會比這個數據更低了。如果連這個都能跑出不錯的數據,我就認為模式沒問題了。
于是:
私域只發了一部分
初始流量只有 500
最終靠裂變單達到播放量 3000
閱讀量 170,轉化率 5.6%
添加好友 44 人,轉化率 25%
看來這個鏈條的波動不會特別大
說明不精準的人,在上個環節已經篩掉了
評論量 39,完成率 88%(臥槽!!!)
啥都不用說了,這模式肯定跑通了!
而且我們做的是直播的裂變,100 個人當中可能連 10 個精準受眾都沒有,所以活動效果肯定是衰減的,即便如此,尚且有這么好的數據。
那么,假設你做理財課,K12資料包,100 個人起碼 60 人有需求,你的 K 值能做到多少?到時候可能就是一傳十,十傳百,然后撬動視頻號的推薦池,如果人工審核那一關也能過,可能千萬播放量不是夢啊!
不僅如此,視頻號的裂變極其長尾,你看
這增長根本不往下走啊!那如果一個活動每天穩定增粉 20 ,50 個活動并行,一天就是 1000 ,一個月穩定 3 萬啊!
不過這里稍微要提一句,目前視頻號的長尾,核心原因是視頻號內內容不夠,算法不得不多次推薦,未來隨著內容量逐漸增多,這種尾巴可能會被斬斷,這是后話。
總之我的結論是跑通了,有大紅利,極大的紅利,幾百億流量的紅利,我已經開始在我手里的營銷號上進行進一步測試了。
接下來我們把話題拉回來,再來分享一下,這樣一個活動的具體思考。看完你會理解——這么好的數據,不只是運氣與紅利。
其實裂變的本質就是把用戶當成遙控車,完成裂變的過程,就是小車爬坡的過程,而用戶完成分享 = 小車登頂。因此,我們需要前期儲備足夠的「電量」,才能提供足夠爬坡的「動力」,這種分析方法又叫做“用戶旅程分析”,回頭可以再跟大家展開講講。
我們是這么做的:
1、優質的短視頻介紹
先看一眼視頻。
這里的核心就是把資料介紹得越吸引人越好,因為我們要給用戶充滿電,用戶的爬坡動力才會越高。
視頻的第一秒,是鏡頭特寫,我拿著一摞資料,猛拍一下自己的手,同時鏡頭拉遠到半身,我開始說話,同時 BGM 起。
這里的設計是抓住用戶的注意力,引起好奇。而接下來,文案一句接一句,運用文案滑坡法則,讓用戶沉浸,連貫的 BGM 也是拉升完播的關鍵。
2、簡潔的視頻號摘要
很多人生怕浪費了視頻號的廣告位,下面能插入什么全都插入,像這樣
于是,我們干掉所有沒用的元素,只保留一個引導語,并增加箭頭進行強化,同時控制字數,讓箭頭恰好換行,更顯突出。就是為了告訴用戶,你現在只需要做一件事,點這里!
3、公眾號文章繼續充電
很多經驗不足的操盤手,可能只會在文章里加一個二維碼,告訴用戶掃就完事兒了。但我不這么看,我認為,雖然只加二維碼用戶也會掃,但畢竟后面的點贊裂變才是難關。
所以為了幫助用戶跨過后面的難關,這里不能省事,我們要把文章當做一個中途的充電樁。于是,我用了一些簡短的篇幅,對資料包做了進一步的描述:
如果之前你只是探索性地想看一看,那么看完這篇短文,你想要資料包的意識已經被增強了,原本不打算參與的用戶,現在也徹底被說服,這也是為什么后面的參與率可以達到如此之高。
4、點贊取代分享
我們之前設想過,讓用戶分享朋友圈,而非現在的點贊,直到一組數據改變了我的看法——那些職業羊毛黨,他們幫忙轉發一條朋友圈的價格是 5~8 塊,而給你點贊關注的行情價是 3~4 毛。
意味著什么呢?就是即便這些不怕傷害自己朋友圈的人看來,點一個贊的心理壓力也遠遠小于分享一條朋友圈,差距高達 20 倍!如果是正常用戶,這個差距會更大。
但反過來想,用戶給我們點一個贊帶來的收益,真的比分享朋友圈低很多嗎?
恰恰相反。朋友圈現在營銷氣息太重,很多人已經不愛看了,甚至有些人養成了看到非文字類朋友圈直接無視的生理技能。
此外,視頻號內真正海量的用戶池是在算法上,而并非完全基于用戶點贊,但用戶點贊,是算法能夠看到你、喜歡你的前提。所以我們跟用戶并非零和博弈,而是一起去 嫖(劃掉)撬動算法。
5、利用評論區打造羊群效應
在原本的設計中,我們只采用了讓用戶點贊的模式,發現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我們增加了一步,讓用戶評論“已領取”,我們有信心,前面充的電足以讓用戶跨過這個障礙,而用戶的這個動作,對產生羊群效應,我們的幫助會非常大。
用戶的評論會在視頻號底部進行彈幕滾動。點贊只是數字,但一排排“已領取”,就是真正的用戶見證,可以很好地打消用戶疑慮,人都有從眾心態,看到這么多人在領,且好評領取成功,那么后來者的參與度就會越堆越高了。
6、后續的私域破冰
用戶完成截圖后,理論上裂變就結束了。但是我們要的不止是私域用戶數,而應該是真正的活躍用戶。
于是我們又做了一個動作:以下資料,你可以再免費領取一個。
僅僅 1 個動作,有下面 5 個好處
第一,讓用戶知道你是真正的人而不是機器人,更容易產生信任;
第二,額外的互動能讓用戶意識到,領完資料不是結束,而是你們之間故事的開始;
第三,制造驚喜帶來情感賬戶的增值,超預期是積累好感最重要的手段,而好感是后續運營轉化的前提;
第四,用戶從下面 8 個當中選一個,幫助我們了解這名用戶的興趣,方便后面更加針對性的服務;
第五,通過回復數據統計,我們能知道哪個資料更受歡迎,指導我們后面的裂變選題。
以上,就是我們這次活動的完整思考,最后,做一些心法上的總結吧:
總結
這一篇文章,其實包含了下面這些知識點:
如何對裂變活動進行數據分析
如何在裂變實驗中合理控制變量
如何利用短視頻包裝你的資料包
如何撬動視頻號算法
如何設計用戶的動作旅程
如何合理利用養群效應打造信任
如何通過私域進行超預期破冰
...
最后想說一句話:運營、增長、裂變、短視頻...其實都沒有固定的套路,只有掌握底層邏輯,才能跟上甚至引領玩法。而這套底層邏輯,其實就是深刻理解平臺,以及深刻理解用戶心理,從而設計用戶旅行,達到你想要的運營效果。
最后再發個福利:
我新成立了一個視頻號營銷號社群,現在開放首批成員招募。
一個新媒體平臺的早期,大量缺少內容,所以會對各類內容進行比較平均地扶持,從而產生巨大的流量機會。而視頻號自帶 10 億日活基本盤,在新媒體行業,這種機會可謂 5 年一遇,在行業日益內卷的今天,是普通人最好的翻盤機會。
如何多、快、好、省、低風險地做號,找到效率更高的方向,是切入視頻號的關鍵。我自己做了 8 年新媒體,經歷過 N 個平臺的生命周期,總結出了一些方法,愿意與你分享。
分享內容:
視頻號的基本算法規律
只有兩三萬,也能起盤 MCN
如何選擇賬號賽道
如何多快好省地做內容
如何分析一個號值不值得投入
如何管理外包內容團隊
如何管理賬號資產
如何對人效、投產比進行測算
如何設計內容團隊薪資績效
如何合法地進行變現
裂變式內容增長
營銷號 MCN 的后期轉型
5折進群方式:
1)手里至少 5 個視頻號;
2)粉絲總量超過 3000;
付費進群方式:599元/人,每滿100人漲價100,直接轉賬報名
不打算報名也可以加,交個朋友
準備好成為我的私域了嗎?
本文作者:考拉
8 年老新媒體人,職業生涯漲粉 2000W
待過網易、三節課、跟誰學等頭部企業
服務過伊利、平安等500強
做了個網站很不錯:考拉新媒體導航
做了個私域流量課,學員數2.6w,業內第一
視頻號:考拉的新媒體創業,人丑干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