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共同體,科技創未來。2021年4月8日,第三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值此武漢“解封”一周年之際,科技的創新活力正在賦能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
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應勇;湖北省委副書記、省政府省長王曉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湖北省委常委、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王賀勝;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等省市領導出席大會。同時出席的還有國家商務部、衛健委、市場監管總局、醫保局、藥監局、中醫藥管理局領導等國家部委領導。
此外,諾貝爾獎得主、兩院院士、國家級大健康領域學會負責人等20余位學界重要嘉賓、世界500強企業董事長、總裁、CEO等20余位商界嘉賓共同出席。武漢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程用文主持大會開幕式。
王忠林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全市大健康產業的規模達到4000億元,未來5年將加快邁向萬億級。武漢是創新高地,擁有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強勁動能。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他期待與海內外院士專家、企業家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共贏未來,為守護人類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
應勇在致辭中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健康中國的遠景目標,作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部署。他提出,要大力實施健康湖北行動,筑牢公共衛生防護網,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武漢,化危為機、打造樣板、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利長遠,著力打造以健康為中心的公共衛生體系。
隨后,科大訊飛總裁吳曉如在主旨論壇發表演講。一同參加論壇演講的嘉賓還有: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升、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阿斯利康全球執行總裁王磊、泰康保險集團總裁劉挺軍、輝瑞生物制藥集團中國區副總裁錢云等世界領先企業代表。
人工智能助力疫情防控
吳曉如在“用人工智能打造健康中國”主題演講中介紹,在疫情期間,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了整個疫情的排查多達5900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激增了諸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也讓大眾看到了醫療A.I.的巨大潛力。
A.I.+醫療:智醫助理助力基層醫療能力提升
面對我國優質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和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足的結構性問題,人工智能技術在提高基層醫療水平、提升醫療保障等民生領域已經取得顯著成效。
2017年,智醫助理以456分的成績在全球首次通過了國家臨床執業醫師筆試測試,超過了96.3%的人類考生,首次讓機器具備了全科醫生的潛質。吳曉如介紹,“我們基層醫生原來的診斷準確度大概是在70%左右,有了輔助診斷這項技術的應用,這項指標已提升至90%。”
A.I.+醫療:家庭醫生慢病管理和智能隨訪,
讓城市更有溫度
吳曉如談到,隨著社會老年化,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人工智能在科技適老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價值。現在人工智能可以輔助我們家庭醫生進行慢病的管理,比如說像高血糖、高血壓這些慢性病,人工智能技術都可以輔助基層醫生進行日常的關懷,讓城市更有溫度。
A.I.+醫療:構建多點觸發的傳染病預警系統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明確要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智醫助理機器人通過自動化分析各社區醫療機構的診療數據,可以迅速將傳染病分析的結果匯總到這個疾控中心,實現多點觸發的傳染病的防控。
目前,“智醫助理”實現了包含40種法定傳染病、15種重點傳染病和44種癥候群的監測和預警能力。基于人工智能的防控系統,可在一線醫生還沒有意識到問題時,就系統性地看到了傳染病的潛在全局風險,并能自動分析疑似感染者是否來自同一個單位或社區,迅速給出預警和處置建議,極大地提升我國傳染病和重大危險疾病的防控能力,顯著節約社會公共服務運行成本。
A.I.+醫療:打造區域人工智能醫療服務平臺
吳曉如表示,當各層級的醫療數據被匯總,整個區域的醫療機構就可以有效形成一個互聯網+人工智能的區域醫療服務平臺,可以讓我們的醫療資源更均衡,可以讓我們每個人得到更好的醫療關懷。
未來十年,將是人工智能的十年
從遠程問診到線下診療,從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到實現常態化健康監測,科大訊飛正在織密一張“A.I.醫療”之網,為基層醫療場景與公共衛生服務賦能。可以預見,一個擁有健康資源分配的智能醫療體系,正在從“A.I.醫療”走向普通民眾的健康生活。
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