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網絡時代的來臨,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娛樂項目,包括網絡交友、網上電影等項目,而在此前互聯網剛剛普及的時候,人們選擇消遣的方式之一則是前往網吧上網。
記得當年初中的時候,僅僅有幾臺機器的“黑網吧”受到許多人的追捧,很多次去網吧都沒有位置,需要等待很久才能上網,并且上網速度超慢,但依然阻擋不了上網人群的沖動與熱情。
而現在,網吧行業迎來了“冰河時期”,即便許多網吧升級為網咖,但是仍然不能夠掩蓋網吧的沒落景象。
早期,中國的網絡的普及率不高,當時的網費也比較昂貴。那時候上網的人都是搜索相關信息,發郵件溝通之類。到了后期網絡發達之后,網吧的用途也開始多樣化,除了聊天上網,還能玩游戲,看電影等。
但即便網吧提供的娛樂活動增多,相比前幾年的熱度,如今許多網吧都面臨著客流量逐漸衰減的困境,即便升級為“網咖”也難逃這一困境。
那么,到底是何原因導致這種現象出現呢?
筆者認為,可以歸因為三點。
第一點,許多網吧的電腦配置并非遙不可及,幾千元的配置讓很多消費者覺得付出與收獲并不成正比,即高昂的網費并未帶來網吧消費者同等的效用,從而使得消費者降低了去網吧上網的欲望。當然,除了網吧的配置,很多網吧的環境比較嘈雜,也影響了消費者的上網體驗。現在很多城市都開設了電競酒店,從而使得網吧的競爭力再度下降。
第二點,就是網吧消費主體的變化。最早上網的人群以80后、90后為主,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批早期消費人群大部分已經步入社會,參加工作,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這些人在閑暇之余更愿意在家里休息,并不想去網吧消耗自己的體力與精力。
第三點,網吧提供的游戲服務已經不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娛樂需求。但從上網這項活動而言,對許多消費者而言,并沒有去酒吧喝酒、去夜店蹦迪等娛樂活動有吸引力,網吧的許多網絡游戲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并不能夠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這不只是網吧自身的原因,網絡游戲商也需要擔負一定的責任。
網吧轉型網咖雖然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客戶群體,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網吧的初期投資較高,回收周期卻很長,轉型過程中投資風險很大。所以,即便很多網吧想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配置與環境,卻在權衡后,選擇放棄升級計劃,而這又導致該類網吧的業績進一步下滑,最終加劇了網吧行業的進一步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