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也知道,托尼前幾天去北京現場參加了一波新年憋尿挑戰小米發布會,拿回來了小米 11 青春版、小米 11 Pro 和小米 11 Ultra 三款手機。
算上我們之前自己買的一臺小米 11 ,米 11 全家桶我就算是集齊了。
正巧,托尼認識一個米粉學弟,他從網上看完發布會之后整個人直接沸騰了,瘋狂 at 托尼:
“ 你看到真機了吧,米 11 Ultra 香爆了吧,安卓之光買爆啊!!! ”
接著我們就不知道為什么打吵了起來。。。
托尼是覺得,米 11 Ultra 比米 11 Pro 貴了 1000 元,但是日常使用的提升好像不怎么明顯,所以不香。
學弟則覺得,米 11 Ultra 把一臺手機現階段能拉的參數幾乎都拉滿了,起步價才 5999 ,這不比某為某星什么的要良心?買到就是賺到啊!
在一頓暴風般的交換口水口吐芬芳之后,我們倆人決定休戰,靜下心來擺事實講道理,好好掰扯一下小米 11 Ultra 到底值不值。
本著學長謙讓學弟的態度,我打算讓學弟先說。學弟也是不客氣,直接幾條理由就招呼了上來。。。
學弟說:
小米 11 Ultra 行!
作為一個遠在外地、沒能第一時間摸到真機的“ 云參數黨 ”,學弟最看中米 11 Ultra 的一點,自然是宣傳得不要不要的影像系統:
主攝首發三星最新的 GN2 傳感器( 5000 萬像素 ),副攝也不吝嗇,全都用上了索尼的 IMX586 旗艦級傳感器( 4800 萬像素 )。
換句話說,小米 11 Ultra 使用的每顆鏡頭,都是主攝。超廣角、廣角、長焦的體驗全都能拉滿。
作為對比,米 11 Pro 主攝也是 GN2 ,但副攝分別只有 1300 萬像素( 超廣角 )和 800 萬像素( 長焦 ),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什么叫——安、卓、之、光、啊?
舉個例子,雖然 Pro 跟 Ultra 的長焦端都使用了等效 120 mm ( 相當于 5 倍 )的潛望鏡設計。但是 Ultra 硬是靠著傳感器優勢,把最終變焦倍數搞到了 120 倍。
而米 11 Pro 的最高放大只有 50 倍——“ 安卓之光 ”比“ 安卓機皇 ”翻了個倍不說,還額外送了 20 。
雖然學弟也知道,網上有不少人都在吐槽這個鏡頭設計。。。但他覺得 11 Ultra 這個橫貫上半部分背板的鏡頭模組看著比 11 Pro 的霸氣,要更好看一些。
這部分我可不敢茍同,不過鑒于學弟的觀點還沒闡述完,我們一會兒再細說。
而除了影像系統之外,學弟還覺得,作為安卓之光, Ultra 的一些 “ 隱性堆料 ” 也要優于 Pro :
比如說,米 11 Ultra 用的揚聲器是比 “1216” 更響一點的 “1216P” ;陶瓷后蓋比玻璃要潤;同樣是 5000 mAh 電池,厚度卻比 11 Pro 更薄。。。( 8.53 mm VS 8.38 mm )
還有一點,就是那個小窗了。
作為 Ultra 版的獨家功能,早在爆料階段這個副屏就已經引起不少的討論了。
雖然多年前某個友商就曾經發布過類似的設計,但并不妨礙小米把它給打磨到自家的安卓之光上。
而在大家上手了真機之后,這個副屏更是被玩壞了:索尼、佳能、萊卡、富士、姨夫、雷軍、羅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