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的業績剛剛趨穩不久,熄火已近1年多的流量不正當競爭又有重演的趨勢。在5G大發展亟需資金支持的大背景下,大家需要警惕個別運營商通過低價推銷5G套餐變相開展流量不正當競爭操作。
一、流量收入規模首次出現明顯下降局面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21年1-2月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今年前2個月,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首次出現下降局面,完成業務收入1062億元,同比下降1.2%,在電信業務收入中占比降為44.7%。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309億GB,同比增長31.8%。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297億GB,同比增長31.2%,占移動互聯網總流量的96%。
繼續向前追溯,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2020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消費達1656億GB,比上年增長35.7%。也就說是手機上網流量在2020年四季度經歷了短暫上揚增長之后,在今年前2個月又出現了明顯的增長放緩走勢。
隨著手機上網流量增速的明顯放緩,今年2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DOU)為10.85GB/戶,不但環比1月份有了明顯下滑,而且其水平大致已經回到2020年9月份的水平,應該說是出現了直線下滑趨勢。
二、春節期間寬帶分流作用不容忽視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民群眾出行受到極大限制。2021年春節期間,廣大人民群眾以居家過年為主,手機自然主要通過寬帶WIFI上網,這樣以來手機上網流量使用量就會減少,而且這種降幅是異常明顯的。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春節假期7天,移動互聯網流量達到357.3萬TB(1TB=1024GB),與2020年春節7天相比增長23.4%;其中,除夕和初一兩天的移動數據流量同比分別增長28.7%和26.1%。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的手機上網流量同比增長同比增長31.2%,而今年春節假期期間的手機上網流量卻僅有23.4%的同比增幅。通過對比就可以明顯地看出寬帶對手機上網流量的分流作用來。
三、流量單價過快下調是主要影響因素
今年1-2月份的流量收入為1062億元,同時期的流量業務量為309億GB,具體可以推算出今年前2個月的平均流量單價為3.44元/GB。使用同樣的方法,我們可以計算得出2020年全年的平均流量單價為3.96元/GB。
手機上網流量從去年全年的平均3.96元/GB降低到今年1-2月份的平均3.44元/GB,平均單價降幅高達13.14%。為了突出2021年流量單價的降價幅度有多大,我們計算得知2020年前11個月的平均流量單價為4.01元/GB
因此,雖然今年手機上網流量還有增長,哪怕環比增幅有略微下滑,這到無法掩飾流量單價過快下滑導致收入下滑的事實。在流量單價持續下調過程中,下調的幅度也是越來越大。
應該說,三大運營商早已認識到流量單價過快下滑導致的問題,而且在監管層的協調推動下,三大運營商已經于2019年年中停止了超低價流量不限量競爭。然而,今年這波流量單價快速下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們認為是三大運營商為了推銷5G套餐而大量進行打折或者超低價銷售。在5G手機終端普及率或者滲透率不足16%的情況下,我國的5G套餐用戶普及率或者滲透率已經超過22.6%,這其中的差異就是4G終端用戶使用了5G套餐。
一方面是5G流量套餐的超低價推銷,一方面是寬帶規模的持續擴大,疊加起來必然導致手機上網流量收入的下滑。在手機上網用戶規模和滲透率的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運營商應該重新審視當前的流量經營策略,監管層也有必要督促三大運營商進一步協調流量經營策略。(C114 牛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