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過境,咖啡未冷。
近期,因財務造假而退市的瑞幸咖啡有了新消息,不僅傳出要融資2.5億美元,還在美股的粉單市場股價暴漲60%。
原以為要“涼了”的瑞幸,還有近4000家門店,并且還在拓展新的加盟模式。
瑞幸財務造假丑聞曝出后,原本火熱的咖啡戰事失去了進攻端發起者,瑞幸不再激進,但作為戰事的被動參與者們,越來越多的玩家認識到,由瑞幸教育好的市場正在慢慢擴大,他們也都能來分一杯羹。
瑞幸不再一家獨舞,咖啡市場依舊沸騰。
曾經定義中國人第一杯現磨咖啡的星巴克,來華二十年猛然覺醒,要加入互聯網化和新零售的腳步,從加拿大遠道來華的Tim Hortons(簡稱Tims),號稱要開1500家門店,而本土的咖啡新品牌Manner、時萃、魚眼等,也用新的玩法和故事加入到這場新的戰事中;還有肯德基的K咖啡和麥當勞的McCafe(麥咖啡)也在加大進軍的力度。
無論是瘋狂擴店,還是用互聯網打法改變傳統咖啡市場,都是瑞幸曾經的經典打法。本土第一咖啡股退市后,千億咖啡市場,除了泊來的星巴克,還能再殺出第二個瑞幸嗎?
瑞幸神話破滅,咖啡未冷
“Nowwa Coffee 廣東中山店首日營業突破500杯,浙江東陽市首家門店首日327杯。”從阿里離職創業的郭星君,創辦的新咖啡品牌 Nowwa Coffee,最近也在四處拓展店面。
與瑞幸類似的小程序外賣下單、小店的極致坪效打法,從郭星君公布的單店面首日促銷數據看,成績依然不錯。郭星君也認為,“咖啡仍然是個巨大的增量市場。”
類似采用瑞幸互聯網打法的新咖啡品牌不在少數,但在營銷端普遍沒有采用瑞幸的狂奔模式。
眾所周知,瑞幸曾經用快速融資燒錢、瘋狂補貼、宣傳、開店,成為了本土最大的咖啡品牌,一度門店數量超越星巴克,但最終因財務造假而退市,這一段也被稱為“To VC創業”的典型故事。
2020年造假丑聞后,瑞幸的企業形象和風評一落千丈,瑞幸神話暫時落幕后,咖啡市場卻并未冷卻。
咖啡產業鏈的上游最先感知到了變化,天際咖啡是很多下游連鎖咖啡店的供應商,公司高管告訴Tech星球,疫情過后,訂單源源不斷,但每臺機器的烘豆子的數量是有限的,因此,今年公司還要再建一座工廠,以滿足下游像瑞幸這樣客戶的需求量。
另一端能感知到市場火熱的是嗅覺靈敏的資本,正拿著錢躍躍欲試。
2020年1月,精品連鎖咖啡「M Stand」完成超1億元A輪融資。
5月,騰訊投資了加拿大咖啡連鎖品牌「Tim Hortons」,投資額為數億元級別,用于布局咖啡門店;同月,線上咖啡品牌「時萃SECRE」也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這是時萃成立一年內的第三輪融資,拿到這輪融資后,開始布局線下店。
受到資本眷顧的咖啡品牌還有很多,三頓半、Manner、魚眼、Nowwa挪瓦、永璞等。
根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數據顯示,中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達15%,遠高于世界2%的增速。到2025年,中國咖啡消費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萬億。萬億級市場和暗藏潛力的龐大數據背后,伺機而動的品牌比比皆是,競爭者眾。
在資本與市場的雙重追捧下,咖啡賽道成了新品牌們的角逐場。但細細研究融資額度,相比瑞幸當時動輒過億美金的大手筆來看,目前的國內咖啡市場,單筆融資不過數億元。瑞幸事件后,資本們顯得小心和謹慎。
學習瑞幸好榜樣,開店,還是開店
瑞幸讓資本相信中國人也能養成喝咖啡的消費習慣,其教育市場的第二計法寶,則是瘋狂開店。
在價格戰打的最兇的2019年,光環籠罩的星巴克選擇了防守,不下場直接參與價格戰,但平均一年開出50家店的星巴克,還是在這一年開出了100多家店。這也讓星巴克坦言,門店開拓仍是在中國業務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而對于新晉的咖啡品牌,開店也仍然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