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國領先的基于社交驅動的精品會員電商平臺云集(NASDAQ:YJ)發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財報,公司業務穩定增長。
電商市場水大魚大,誕生出阿里、拼多多、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在強強林立的電商領域,云集卻也憑借獨特的商業模式闖出來一條路,而超低的估值則進一步凸顯出云集的投資機遇。
一、交易會員增至1330萬,商城業務GMV大增
2020年第四季度云集平臺的GMV錄得增長,尤其是與商城業務相關的GMV取得大幅增長。
財報顯示,云集的GMV從2019年第四季度的110億元人民幣上升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117億元人民幣,其中與商城業務相關的GMV從2019年第四季度的50億元人民幣大幅增長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95億元人民幣,增幅達90%。
用戶數方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云集過去12個月的交易會員增長至1330萬人。在財報中,云集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肖尚略說:“為了給用戶提供更獨特、更方便的社交電商體驗,我們還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的舉措,很高興看到這些舉措在用戶中獲得了很高的接受度。”
營收收入方面,云集的總營收雖然因為模式變更以及確認收入的方式改變出現下降,但收入結構持續優化,來自商城業務的收入比重進一步提升。
財報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云集的總營收為13.274億元,而2019年同期為24.494億元人民幣。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商城平臺貢獻的業務比重增加,導致直接的商品銷售收入減少。商城平臺的收入以凈收入為標準確認收入,為商城業務收入做出貢獻;而商品自營平臺,則以全額確認銷售收入,為自營商品銷售收入做出貢獻。
從收入構成來看,云集的營收收入主要由商品銷售收入、會員計劃收入、商城業務收入和其他收入四部分組成。2020年,云集商品銷售收入為48.294億元人民幣,會員計劃收入為4240萬元人民幣,商城業務收入為5.999億元人民幣,其他收入為5850萬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商城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92.3%,主要受益于公司平臺上的熱門品牌與商家數量的提高,以及產品銷售渠道的多元化。另外,其他收入的增幅達到67.5%。
2020年,云集的營業總成本下降,雖然仍處虧損狀態但運營虧損顯著收窄。財報顯示,2020全年云集的凈虧損為1.517億元人民幣,調整后凈虧損人民幣5330萬元。其中,運營虧損下降明顯,2019年全年為2.548億元人民幣,而2020年云集的運營虧損為人民幣9980萬元,收窄幅度超50%。
云集財務副總裁張承啟表示:“與2019年全年相比,2020年全年運營虧損顯著降低。以上結果證明了我們在這一年中執行的運營計劃的有效性。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保持業務穩定增長的勢頭,并著眼于發展能夠增強競爭力的其他優勢。”
二、建立差異化供應鏈矩陣,云集深化護城河
電商賽道是一個具有長期發展潛力的賽道,巨大的市場蛋糕引得各類玩家群雄逐鹿。電商平臺頻頻出現強制“二選一”的亂象,且不惜大幅補貼搶占市場。
而云集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精選供應鏈,屢屢打造單日銷售百萬、千萬甚至億元級的“超級單品”,從而筑起深厚的護城河。若仔細分析其商業模式,會發現云集對電商領域的變革不僅停留在營銷環節,更是深入產品的前端,在制造和生產環節下苦功夫。
通過與供應鏈公司、制造工廠深入合作,為用戶提供高品質、高顏值和高性價比的產品,是云集打造差異化供應鏈的策略。自2019年底發布“超品”計劃后,云集于2020年持續優化差異化精選供應鏈,提升超級單品的選品、開發、打爆能力,并給用戶創造更獨特、更方便的社交電商體驗。
云集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肖尚略在財報中表示:“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在整個2020年,我們努力強化差異化的供應鏈,使其能夠為店主提供更多的高質量產品,并通過店主分享給用戶。”
目前,云集已經在美妝個護、健康保健、家居、食品等領域推出了素野、P&S、尤妮美、+的意義、原生黃等多個自有品牌并廣受用戶認可。
舉例來說,云集的自有品牌素野在去年的雙十一中取得十分亮眼的成績。回顧2020年云集的11.11超級精選狂歡節,“素野”兩日的銷售額便超過1.05億元。
今年,云集還推出了首個自有食品品牌“李霸天”,2月2日首次產品上架,當日銷售超130萬元。3月11日李霸天再次上架主推,單日銷售超100萬。云集自有創新品牌的銷量大旺,既彰顯出用戶對云集差異化供應鏈的認可,也反映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國貨新品牌。
就在本月,云集自有品牌“+的意義”攜手理文造紙,推出了新品本色竹漿柔膚紙,受到用戶歡迎。據悉,理文造紙是全球最大的竹漿造紙企業,它為這款竹漿紙的生產提供了強大的供給支撐。
除了自有品牌之外,云集還以合/投資形式,聯合優質供應鏈企業孵化出花果里、安織愛、鮮無雙、U-NURSE等一系列創新品牌。它們的合作方包括快消品綜合運營服務商眾上集團、奧美醫療、神州良品、重慶百亞等優質伙伴。
通過深度綁定中國制造業細分領域的優質供應鏈企業、制造工廠,云集構筑起深厚的護城河。一系列具有爆發力的自有品牌、合/投資品牌也讓云集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差異化的供應鏈矩陣。
三、電商滲透率持續提升,估值洼地正待填平
電商行業是一個具有長坡厚雪的賽道,該領域誕生了包括阿里、拼多多、京東等互聯網巨頭。隨著中國網上零售滲透率持續提升,整個行業必然繼續向上發展,擁有獨特優勢的玩家將繼續享受行業的成長紅利。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網上零售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從2019年的20.7%提升至24.9%,提升了4.2個百分點,具有加速滲透之勢。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超預期的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2月網上零售額1.76萬億,同比增長32.5%,兩年平均增長13.3%。其中,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44萬億,同比增長30.6%,兩年平均增長1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7%。今年1-2月中國網上零售額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速亦錄得近兩年來的最高值,反映出電商行業擁有持續快速發展的宏觀基礎。
在電商平臺中,甚至在各類互聯網交易平臺中,云集的估值優勢都是絕對明顯的。從市銷率來看,云集的動態市銷率即PS(TTM)僅為0.47,顯著低于包括美團、拼多多、貝殼、攜程等在內的圍繞“吃、穿、住、行”的各種互聯網交易平臺。目前,云集的PS估值水平在互聯網行業中已經處于最底部,充分反應出云集被低估的程度,也側面彰顯出公司估值提升的空間大。
用戶是互聯網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之一,也因此單用戶市值往往會用來衡量互聯網平臺的估值水平。從電商平臺的單用戶市值來看,拼多多平均一個年活躍交易用戶貢獻220美元市值,阿里巴巴平均一個年活躍交易用戶貢獻832美元市值,京東平均一個年活躍交易用戶貢獻279美元市值,而云集平均一個年活躍交易用戶僅僅貢獻42美元市值,大幅低于電商平臺的單用戶市值水平。如果云集的單用戶市值提升至200美元,則是5倍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