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季發布的財報中,拼多多以7.884億年活躍買家數超過淘寶,成為國內用戶規模最大的電商平臺,算是如期而至,卻依然猝不及防。
別家公司的跨越式成長是以五年、十年計的,而拼多多是三年。三年前,拼多多的slogan還是“三億人都在用的購物APP”,上市前拼多多的用戶數是阿里的一半,在當時這家一朝出現、三年上市、用別家三分之一時間沖進前三的公司,就已經夠讓業內錯愕了。
而距離其上市不過短短又過去了三年,拼多多用戶數已然超越淘寶,這家在過去十幾年穩坐第一,看起來壁壘無比之高的平臺。
很多人曾把淘寶的規模視作這個行業的天花板,按照這個天花板去計算著拼多多的發展路徑,而伴隨著7.884億這個數字的出現,行業記錄再次被刷新,新一個三年開啟。
拼多多的2020年成績單
3月17日,拼多多公布2020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從多項數據來看,這一期的財報都是超預期的,不過,創始人黃崢突然辭任董事長,一邊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一邊也讓股價走出了一個先漲后跌的倒V型。
如果說Q3的亮點的是首次季度盈利,那么這一次無疑是用戶數反超淘寶。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7.884億,較上一年底的5.852億同比增長35%,其中四季度新增5710萬。
過去幾個財季,拼多多的年活躍買家新增數基本都在阿里的兩三倍,Q1拼多多4290萬阿里1500萬,Q2拼多多5510萬,阿里1600萬,Q3拼多多4810萬,阿里1500萬,Q4阿里的增長是2200萬。增長的差距還保持繼續,這意味著可能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拼多多的用戶數都會阿里之上了。
月活躍用戶數方面,Q4拼多多APP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達7.199億,單季凈增7650萬。去年下半年,拼多多月活用戶數累計新增1.51億。目前月活拼多多還落后于阿里的,不過從二者目前的增速來看,拼多多是遠高于阿里的,也就是說,月活追過阿里,也已經在時間表上。
不僅是規模,拼多多的用戶粘性也在增強,此前據QuestMobile報告,今年春節期間,拼多多日活躍用戶首次登頂行業第一,其間,拼多多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同比增長25.9%,在日活過億的APP中增速最快。
同時,用戶購買力也在增強。去年,拼多多活躍買家年度平均消費額增長至2115.2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23%。
在用戶規模和用戶購買力的雙雙推動下,2020年,拼多多的GMV也增至16676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66%。
營收增幅更為可觀,Q4拼多多實現營收265.477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146%,全年實現營收594.919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97%,接近翻倍增長。兩項數據均大幅高于市場預期。
財報中將營收增長的主要歸因于在線營銷技術服務收入的強勁增長以及新增商品銷售所產生的收入。
四季度,平臺在線營銷技術服務收入為189.22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95%。2020年全年,拼多多在線營銷技術服務收入為479.538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79%。四季度,平臺商品銷售收入為53.578億元。
營收的增長某種程度來說,是拼多多逐漸切換到掙錢模式,進入新階段。
黃崢在2019年回應外界對于虧損的質疑時曾說,“拼多多具備隨時產生收入和隨時賺錢的能力。”和很多的公司的早起階段一樣,拼多多此前在做的更多是把更多的用戶和商家吸引來平臺上,并讓平臺上的商家逐漸成長起來形成一定示范效應。
具體而言就是在對商家免傭金的同時,降低廣告比例,而隨著平臺生態的逐漸形成,拼多多也到了該變現的時候,反映在數據上就是在線營銷技術服務收入的提升。
同時在原有的廣告、傭金收入之外,拼多多還補上了自營這一塊,從而向財務結構更加完整的成熟電商平臺模式的又演進了一步。
新業務之于拼多多
多多買菜無疑是2020年拼多多最受關注的業務,也是百億補貼之外,這次用戶數增長強勁的另一大關鍵要素。
比起拉新,提高用戶留存對于當下的拼多多更為重要。早在2019年“618”大促之后,拼多多就提到其當前營銷費用投入重點在于提高用戶粘性和活躍度,而非拉新,因為目前拼多多的用戶體量確實是已經很大了,再往上也就是微信了。
我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百億補貼對于提高用戶粘性和活躍度有作用,但作用也有限。具體來說,提到京東、蘇寧你會想到買家電、3C數碼,提到淘寶天貓你會想到買衣服、美妝,但拼多多其實沒有形成這么強的品類反射。
而圍繞著一個核心品類可以形成對于一個平臺的形象認知,基于這個認知的建立又有助于提升消費者復購的,同時圍繞著主品類又能逐漸延伸出更多的場景和領域。
所以建立品類捆綁是買菜之于拼多多的第一重意義,而農產品這類無品牌屬性的產品也確實是拼多多的優勢品類也是早年的發家品類之一,應該被發揚光大。
下沉市場價格敏感、時間不敏感用戶是撐起拼多多早期用戶量的核心群體,而買菜業務恰好是契合這部分用戶需求,所以買菜對于進一步擴散在下沉市場的影響力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同時,不論是下沉市場還是一二線市場,買菜都是剛需,對于增加留存、甚至是拉新都是有效的。
更為重要的,拼多多賴以為生的“拼購”模式發展到當下階段也需要進一步升級了不同于阿里在數字化驅動產業上下游協作連接上的平臺能力,或是京東在供應鏈層面上打造超出的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效率和體驗,拼多多也需要一個此類級別的能力,來筑起更高的競爭壁壘。
而拼多多的機會在于,利用其拼購電商模式去對不同品類進行深層次產業鏈模式輸出和能力改造,其實此前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就已經在做這一類探索。
目前拼多多在家庭高易耗品、家居用品、包裝食品、家電數碼等一些品類上,已經完成了比較好的拼購版品類產業模式輸出,下一個品類就來到了生鮮。
當然,此前拼多多也在做生鮮品類的拼購,但不同于此前以水果為主要品類的生鮮拼購,以“多多買菜”為品牌,以武漢作為第一戰場的這一輪農產品品類拼購生意,是向農產品源頭基地、中間流通、末端訂單集約和履約的全鏈路能力改造。
而未來拼購電商的長期生命力,就是向不同品類的全產業鏈路上找出路,這也將成為拼多多未來兩三年發力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