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情人士透露,集團內部已經正式發文,成立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以工商注冊為準),胡志強任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關麗莘任副總經理,李云莊任副總經理,冀暉任副總經理。以上領導人員原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職務隨公司注銷自然免去。
據悉,天翼云科技屬于獨立法人,整合了中國電信云計算分公司、中國電信上海信息化研發中心、中國電信廣州信息化研發中心以及中國電信云計算內蒙古分公司和中國電信云計算貴州分公司,是一家集建設、研發、運營、生態合作和銷售服務一體化的專業云公司。
“云改數轉”戰略下的最佳選擇
隨著數字化的提速,企業上云需求激增,IDC預測,2024年中國整體云計算市場規模將超1000億美元。在傳統業務增長放緩之時,云計算成為運營商新的增長點。作為全球云服務能力排名第一的運營商,中國電信天翼云的發展始終保持著高增長的態勢,2020年中國電信全網云業務達到138億元,同比增長58.4%,在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繼續位居前列。
也是在數字化浪潮下,中國電信在2020年中工作會上確立“云改數轉”戰略,以自身的數字化轉型,推動全社會數字化轉型。堅持“網是基礎、云為核心、網隨云動、云網一體”戰略方向,加強云網能力布局,加快構建云網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
作為中國電信“云改數轉”戰略的重要一環,中國電信高度重視云計算領域的發展。按照“2+4+31+X+O”的總體布局,加快天翼云和IDC 建設,云資源池數量超100個,IDC機架超42萬架,其中近80%的機架部署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陜川渝4個重點區域;同時基于海量的邊緣機房,開展MEC建設,構建云邊協同能力。
在筆者看來,此番中國電信將云計算業務獨立出來,一方面是通過整合云資源,來強化云業務研發運營與生態合作,助力“云改數轉”戰略更好落地;另一方面,更好的遵循云計算市場和技術發展的規律,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運作,使得天翼云能夠放開手腳,通過充分的市場競爭,提升自身的整體競爭力。
更為重要的是,云計算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要求企業緊跟技術前沿趨勢,持續進行研發更新,才能保證產品性能,維持行業競爭力,也就意味著人才是關鍵。業內人士分析,天翼云獨立以后最大的變化是可以擺脫中國電信國企的體制限制。中國電信也多次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激發活力,通過創新市場化的人才選用機制,加大年輕員工的選拔晉升,打造科技和創新人才梯隊,優化績效導向的薪酬體系,激發員工活力與效率。
與此同時,中國電信也在最新公布的財報中明確指出要啟動云公司改制。可以說,成立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水到渠成。
資源傾斜,致力打造云計算主業
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期間,中國電信黨組副書記邵廣祿表示:“我們將把云計算服務打造成為中國電信的主業。”
毫無疑問,獨立出來的天翼云科技將成為承載這份主業的載體。而為了這份主業,中國電信所做的不僅僅是成立這家獨立的專業子公司,在資金投入、生態構建、自研能力等方面同樣下足功夫。
2021年3月9日,中國電信公告稱,擬申請A股發行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所募資金將用于5G產業互聯網建設項目、云網融合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項目及科技創新研發項目。從3月17日的最新公告中,三大募投項目未來三年總投資規模達到人民幣1021億,其中初步利用募集資金投資額為人民幣544億元。
根據中國電信對云網融合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項目的定義,主要聚焦天翼云、數據中心等布局建設和基礎通信網絡智能化升級,夯實云網安全底座,建設數字化云網運營平臺,滿足公有云、專屬云和邊緣云發展及客戶便捷入云需求,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一項目未來三年的投資規模達到507億,其中利用募集資金270億。
此外,中國電信還強調了將在2021年優化資本開支結構,網絡基礎設施方面的資本開支同比下降12%,而在產業數字化方面的資本開支同比大幅增長67%,主要用于云和IDC基礎設施的布局。云基礎設施方面,部署10萬臺服務器,并擴展部署MEC/邊緣云業務。IDC基礎設施方面,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陜川渝等4大重點區域,新建機柜5.2萬個,其中自建柜2.2萬個。可以說,中國電信投資的重心正由網轉向云。
與此同時,中國電信近期戰略投資ZStack,聚焦國產化云平臺及生態的培育和構建,打通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平臺和入口。當然,在生態建設方面,此前天翼云還推出“同心計劃”,擁抱每一個合作伙伴以天翼云為基礎打造中國電信的生態底座。
值得一提的是,自研能力方面,中國電信強化核心技術自主攻關,加大5G、云網融合、網信安全等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攻堅,自研天翼云3.0、諸葛AI平臺,掌控PaaS平臺等20項核心技術,規模商用天翼云CDN、分布式存儲系統,有效提升云計算領域市場競爭力。C114通信網 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