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汆肉中醒来青梅,好男人www在线观看,少妇无码自慰毛片久久久久久,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丝瓜

登錄注冊
新聞 資訊 金融 知識 財經 理財 科技 金融 經濟 產品 系統 連接 科技 聚焦
首頁 > 金融 > > 正文

招聘網站,請停止“販賣”簡歷

2021-03-16 20:34:44來源:互聯網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蘇琦

編輯 | 魏佳

一場315晚會看完,全體打工人都哭了。

“目前找工作就下載了三個軟件,合著全上榜了,還找不到工作。”“我們都是透明人,人臉被竊取,簡歷也被黑市販賣。”“投一份簡歷,八百家公司給我打電話,各行各業都有,整得我以為自己多牛X,實際上我是被人賣了。”“怪不得有些詐騙電話,我的什么信息他都能說出來。”

在這些感同身受的吐槽背后,是一條一本萬利的“簡歷信息販賣”黑產。一個個求職者的隱私信息,就這樣輕易地被下載下來,拿到黑市上去販賣,經過幾手倒賣,累計金額大到不可想象。在黑龍江大慶警方破獲的相關案件中,涉及個人簡歷信息高達1500余萬條,涉案金額7500余萬元。

這兩年,很多應屆畢業生不好找工作,很多員工也由于疫情原因被裁員,找工作這件事本就變得很難。如今求職平臺又成了隱私信息泄露最嚴重的地方之一,更是雪上加霜。

在這條產業鏈上,有賣簡歷的、賣企業招聘賬號的,甚至還有賣爬蟲軟件、利用信息對求職者進行惡意營銷或者詐騙的。打工人就這樣一層一層地被販賣、被“扒光”、被吸血,還完全不知情。有網友調侃這是“高科技無感侵權”,觸目驚心,防不勝防。

你的簡歷被賣了,你卻不知道

據央視“3·15”晚會報道,在智聯招聘上,企業賬戶只要交錢辦理會員,就可以不受數量限制下載包含姓名、電話及郵箱地址等關鍵信息的完整簡歷。緊接著,這些簡歷會通過QQ群,進行批量售賣,一條灰產產業鏈就此形成。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

智聯招聘客戶顧問稱:“校園簡歷是40元一份,白領簡歷60元一份,金領簡歷100元錢一份。金領簡歷是985、211本碩連讀,在行業內有5到10年經驗的,年薪在30萬元以上的高端簡歷。”

一位用戶調侃道,再也不用懷疑自己的價值了,放到智聯咱也是身價好幾十的人了。

玩笑背后,是非常嚴峻的事實,這樣的簡歷倒賣是行業通病,類似的問題不僅僅發生在智聯招聘,在前程無憂51Job和獵聘網上,企業賬戶同樣只需支付費用,便可以下載求職者的完整簡歷。

同時,就連企業賬戶,也有人提供偽造服務。

曾有一位HR找智聯招聘的客服反饋,稱他們公司被山寨了,但客服說山寨公司提供了營業執照。“可是這營業執照,仔細一看,就假得很。不僅證照編號是亂寫的,蓋章信息更是錯得離譜。簡歷之所以會被這么泄露出去,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招聘平臺在資質審核上的漏洞。”該HR在知乎上吐槽。

北京云嘉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占領告訴深燃,偽造其他企業營業執照的主體涉嫌構成偽造公文印章罪,利用偽造的營業執照注冊企業賬號并下載簡歷甚至倒賣簡歷的主體,則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招聘平臺在此過程中沒有盡到信息安全保障義務,導致求職者的信息被并非真正的招聘單位非法獲取甚至進一步倒賣,應該對此承擔行政責任,并賠償由此給求職者造成損失的民事責任。

更可怕的是,企業是在用戶不知情的前提下,付費下載他們的簡歷,且用戶端不會收到下載提醒。智聯招聘當時的客服稱:“您注冊完賬號,創建完簡歷,默認就是公開的,如果企業方主動看到您的簡歷信息、下載簡歷,個人端口是沒有數據反饋的。”

但北京至普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李圣告訴深燃,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招聘平臺應該進一步完善個人信息保護規則,并讓消費者充分享有知情權。

你的求職簡歷,是別人賺黑心錢的生意

實際上,簡歷信息販賣早已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灰色產業鏈。

上述315報道的,注冊假的空殼公司騙取簡歷,在招聘網站下載后轉手賣掉,只是其中的一條途徑。同時,這樣的簡歷還可以進行多次售賣。據媒體報道,有簡歷信息販賣者稱一份簡歷一手賣三塊五,二手賣八毛錢,再轉手一次賣三毛,一天能掙幾千塊。

第二條途徑是,販賣者買通招聘平臺內部人員,“內外勾結”,直接從內部進行數據搬運。早在2017年,智聯招聘的兩名內部人員就因利用公司漏洞,將15.5萬余份個人簡歷廉價賣給他人而在北京朝陽法院受審。

據報案人員稱,智聯招聘每份簡歷給招聘方的會員價是50元,作案人員對外的兜售價格為2元至2.5元一份,公司為此蒙受損失近2500萬。

至于第三條途徑,則是第三方通過爬蟲等技術手段直接從招聘平臺服務抓取簡歷。2014年成立的巧達科技,號稱擁有中國最大的簡歷數據庫,“我們的商業模式概括起來也就8個字:獲取簡歷、數據變現。”其產品合伙人劉博曾公開表示。

一位接近巧達科技的人士稱,2017年底巧達科技就號稱擁有2億人的自有簡歷數據。這些簡歷的來源就是利用爬蟲獲取。一位巧達科技前員工曾告訴深燃,巧達在智聯、獵聘等網站上,建立了上千個企業賬戶,每天訪問智聯、獵聘的網站次數百萬次,都是機器在模擬人工操作。2019年,巧達科技公司法人王某某等36人被檢察機關依法批捕。

當然,巧達科技并不是唯一一家涉嫌“倒賣簡歷信息”的招聘公司。2017年3月,58同城深陷數據泄露門,當時的新聞報道稱,在淘寶網上售價僅700元的一種爬蟲軟件,每小時可以采集數千份全國簡歷信息。事后,58同城官方回應:不是我們泄露,是黑客攻擊。但一些技術人員表示,58同城存在多個安全技術漏洞的組合,沒有很好的保護求職者的簡歷。

那么,簡歷最后都被賣給了誰呢?相信很多求職者和應屆畢業生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后,都會屢遭陌生來電和短信騷擾,內容多為介紹 “貸款”、“博彩游戲”、“兼職刷單” “房地產和保險銷售”等信息。

這種方式簡單粗暴,尤其這兩年正值“求職難”,這些廣告精準的利用用戶求職找工作,且著急賺錢的心理來進行惡意營銷,甚至有可能進行詐騙。

果不其然,315晚會還沒結束,就有用戶吐槽,三年前注冊智聯和前程無憂之后,“辣雞”短信就沒停過。

有用戶提醒大家,有些境外賭博,通過一些小公司代發布境外工作、供吃住、海景房、待遇優厚等招聘信息,尤其是互聯網崗位,千萬不要相信。

李圣指出,《民法典》1032條規定,個人隱私權依法受到保護,同時,從刑法角度來講,通過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行為,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可以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更夸張的是,用戶看到315的熱搜去刪簡歷,結果發現簡歷還無法刪除。

大數據時代,隱私與商業的邊界何在?

目前網絡招聘平臺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無需當事人同意即可下載簡歷,比如315晚會提及的智聯、前程無憂等,第二類是需要當事人授權才能點對點發送簡歷,比如Boss直聘。

在趙占領看來,前者之所以出現注冊企業賬號、大量下載然后倒賣個人簡歷的情況,根源在于其商業模式是以“簡歷下載”為會員服務內容,只要付費即可下載簡歷,至于下載簡歷之后如何使用則疏于管理,事實上也難以管理和控制,同時下載時并未經過求職者同意也未告知求職者。

“所以要想從根本上堵住個人簡歷隨意下載及倒賣的漏洞,關鍵還是需要招聘平臺提高技術和服務、改變‘賣簡歷’的傳統盈利模式。”趙占領稱,目前法律沒有對企業會員下載簡歷及其數量進行限制,但是這明顯是這類招聘平臺存在的漏洞。

同時,招聘平臺允許企業付費用戶下載簡歷是一種商業模式,盡管這種商業模式未被禁止,但是招聘平臺需要履行其相應的管理義務,一是讓真正有招聘需求的單位下載簡歷,二是下載之后不被隨意售賣和非法利用。

來源 / Pexels

“當然,這兩者都不易做到,但是下載時至少要告知求職者甚至經過其同意,更要嚴格審查企業的身份信息,避免存在假冒、借用其他企業的證照進行會員注冊。”趙占領稱。

李圣則認為,招聘平臺讓企業用戶下載個人用戶簡歷,如果用于招聘,本身并無過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平臺怠于審核,甚至故意非法提供、出售個人信息,則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甚至涉嫌刑事犯罪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從法律層面來說,2021年實施的《民法典》,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已有充分的表述,刑法修正案九也進一步保護了個人信息。但是在網絡經濟發展的今天,投放簡歷的需求,又不能因噎廢食。李圣呼吁加強普法宣傳,在普通民眾維權意識增強的基礎上,對于侵犯個人信息的行為強化執法力度。

簡歷數據的保護是招聘平臺的一場防御戰,相關的技術手段不可或缺,招聘平臺也需要通過增加技術和投入提高審核能力,同時,打擊黑色產業鏈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題圖來源于Unsplash。

關鍵詞: 招聘網站 停止 販賣 簡歷

熱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大竹县| 阜新市| 汉川市| 桂林市| 江山市| 汝阳县| 舞钢市| 胶南市| 沁源县| 航空| 昌图县| 邹城市| 永年县| 永登县| 中江县| 惠水县| 绿春县| 陆川县| 齐河县| 远安县| 五台县| 长白| 台江县| 康马县| 龙海市| 海盐县| 新兴县| 南郑县| 庐江县| 漠河县| 广德县| 齐河县| 布拖县| 房产| 建水县| 漳浦县| 新兴县| 湖口县| 永城市|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