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加速,剎車失靈,特斯拉狂奔8km”
“再度剎車失靈,家人受傷,車主坐車頂維權”
“意外加速,剎車失靈,車主重傷在醫院”……
經歷了2019年“自燃”的危機、2020年“割韭菜”的稱號,特斯拉今年又背上了一個巨大的“質量安全問題”,所以進入“315晚會”幾乎已經成了公認的事情,不少網友在微博上立下誓言,稱“特斯拉不上315,自己就如何如何”。
然而萬眾矚目的特斯拉,并沒有登上315的舞臺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可以說特斯拉裝配質量不好、你可以說特斯拉自動駕駛不完善、你可以說特斯拉甩鍋能力一流……但至今為止卻沒有任何站得住腳的官方權威證據,來證明特斯拉真的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比如這個突然在去年火起來的“剎車失靈”“意外加速”的問題,盡管網上關于“討伐”特斯拉的文章密度如同2019年“自燃”正火的時候,卻一直處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階段。交通局給出的鑒定報告以及特斯拉官方給出的事故數據記錄,也被人稱之為是“裁判、運動員一人當”,無法令人信服。
那么到底特斯拉剎車系統有問題么?
關于特斯拉剎車系統的爭議各說紛紜,每個人都可能存有既定的立場或者知識局限性,并且由于消費者和廠商天然的“利害敵對”關系,所以人們一直期待著能有權威的第三方機構,或者無任何利害關系的人來做一個全面的分析解釋,一方面給擁有特斯拉或者潛在車主一個放心或者解決方向,另一方面給那些出了事故的車主以及家人一個交代。
作為典型的“事前我不管,出事我重罰”的美國監管部門,NHTSA在2021年1月8日,公布了一項關于“特斯拉剎車失靈、意外加速”請愿書的調查結果書(DP 20-001)。
注:NHTSA(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并非單純是一家測試機構,而是美國政府部門汽車安全的最高主管機關,是美國政府部門車輛監管的權威機構。
2019年12月19日,NHTSA收到了一份“存在意外加速情況,召回從2013年開始生產的Model S、Model X、Model 3”的請愿書,其中有232種不重復的投訴,包括203個碰撞事故報告。之后NHTSA負責產品缺陷分析調查的ODI(故障調查辦公室,Office of Defect Investigation)介入調查,并且額外添加了非請愿書中14例投訴情況,所以共計246種故障投訴情況。
經過調查,ODI發現在所有發生事故且有相關數據的案例中,無一例外所有的事故均是由人員“誤踩踏板”,也就是應該踩剎車踏板時,踩成了加速踏板所導致的結果。
所有投訴情況中,并無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加速踏板安裝、電機控制系統、剎車系統有問題導致案件中的意外加速發生;而且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是設計問題導致的用戶“誤踩踏板”可能性會提高。
此外,由Dr.Belt提出的由“電子設備故障”可能導致特斯拉意外加速的理論,是基于對車輛系統設計以及Log數據的錯誤假設。
注:Ronald A. Belt博士,擁有40多年電子行業從業經歷的美國工程師,自2011年從霍尼韋爾退休之后,一直在研究車輛的意外加速,先后發表十余篇報告。曾在2020年發布過一篇長達66頁關于特斯拉意外加速的技術可能分析。
在NHTSA的調查結果中,還有一些頗有意思的數據細節。
首先,在所有被調查的211起“意外加速”事故中,全部發生在該“踩剎車”的場景下。其中86%的事故發生在停車場、私人停車道或是一些非行駛路段的局限區域,其中幾乎所有的事故均發生的非常快,從發生所謂的“意外加速”到碰撞不到3秒。
根據所有的事故數據顯示,車輛的加速、減速完全按照車主的“踏板位置”來執行的,ODI并沒有發現任何車輛加速或者電機扭矩是脫離“踏板位置”的情況。
僅有幾個例子發生了“加速、制動踏板同時踩下”的情況,而車輛的剎車系統“優先機制”工作邏輯完全執行正常,切斷了電機扭矩輸出。
注:特斯拉的剎車系統擁有絕對“優先機制”,且獨立于電機控制系統;即當加速踏板先踏下,然后踩下剎車,那么電機將會切斷扭矩輸出,同時執行剎車操作;而如果反過來,車輛會限制動力輸出為50kW以下,只要加速踏板不踩超過7成,駕駛者能夠通過剎車將車輛保持在原地。
在這些“意外加速”的事故案例中,約有97%的加速踏板數據,在2秒內達到了85%-97%的踩踏深度;與此同時剎車數據顯示,90%沒有任何剎車行為,10%則是在臨近碰撞發生前一秒內踩下了剎車踏板。
(ODI調查中某典型案例的EDR、Log數據,從上至下依次為速度、加速踏板位置、剎車踏板、剎車主缸壓力)
最有意思的,是約51%的事故發生在當事人駕駛特斯拉不足6個月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