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前共享單車哈啰出行秘密赴美上市后,當地時間3月12日,共享充電寶怪獸充電向美國SEC遞交了招股書。
除怪獸充電外,小電科技也在加快上市。它在2020年6月就簽署創業板上市輔導協議,8月完成第一期輔導,10月在學習第二期輔導,目前沒有披露后續安排。
共享經濟這幾年經歷了被資本熱捧,后迅速退潮,近期又在悄然生長。
“充電寶”第一股遞交美股招股書
近日,有媒體報道,共享充電寶企業怪獸充電計劃在美國進行IPO,目前正與花旗、中金、華興資本及高盛等投行洽商,目標或定于今年上半年上市,募資3億美元。
當地時間3月12日,怪獸充電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首份招股書,公司擬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EM”。
由于是首份F-1招股書,怪獸充電并未披露擬發行的美國存托憑證(ADS)數量以及發行價區間,暫定募資規模為1億美元。此次怪獸充電美股IPO的承銷商為高盛、花旗、華興和中銀國際。
怪獸充電計劃將本次募資所得用于拓展業務、擴大員工隊伍、支持公司的資本支出、戰略投資以及滿足一般營運資金需求。
去年日賺20萬,凈利潤下滑過半
招股書顯示,2019年怪獸充電營收20.2億元,在受疫情沖擊的2020年,營收達28.1億元,同比增長38.9%。其中,主要收入來自移動設備充電業務,這塊占總收入比為96.5%。
招股書里的艾瑞咨詢報告顯示,2020年怪獸充電以34.4%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成為中國最大的共享充電運營商。截至2020年末,擁有66.4萬POI(點位),累計注冊用戶超過2.19億。
盈利水平上,相較2019年凈利潤1.6億元,2020年怪獸充電受沖擊較大,只有7540萬元,相當于每天賺20萬元,同比下滑55%,凈利率也從8.2%下滑到2.7%。
阿里、高瓴、小米等豪華股東陣容浮出水面
據公開信息顯示,怪獸充電于2017年5月在上海成立,IPO前,怪獸充電總募資額已超過10億元。其中,公司于2017年獲得小米集團、高瓴資本、順為資本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同年7月完成億元A輪融資;同年11月再次獲得近2億元的B輪融資;2019年4月獲得3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2019年12月獲得來自軟銀亞洲、中銀國際、高盛中國、云九資本、高瓴資本、順為資本、尚珹投資、干嘉偉的5億元C輪融資。
而招股書顯示,怪獸充電還在IPO前獲得了最新一筆融資——D輪融資,由阿里巴巴、CMC領投,凱雷(CGI)、高瓴資本、軟銀亞洲跟投,融資金額超過2億美元。投資完成后,阿里巴巴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不過,怪獸充電管理層仍持有控制權。IPO前,怪獸充電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蔡光淵持股6.6%,怪獸充電的高管還包括董事兼首席運營官徐培峰持股4.6%,首席營銷官張耀榆持股1.2%,干嘉偉持股1.9%,所有董高監成員合計持股14.7%。
機構股東中,阿里巴巴通過淘寶中國持股16.5%,為怪獸充電第一大股東;高瓴資本持股11.7%,順為資本持股8.8%,軟銀亞洲持股7.7%,小米、新天域均持股7.5%,云九和CMC分別持股5.8%、5.4%。
10元/小時還有人充嗎?
近期,“共享充電寶每小時從1元漲到4元”登上微博熱搜。調查發現,每小時租借費多為3元和4元,24小時封頂價格從20元到40元不等,一些區域甚至最高10元/小時。
對此,有網友表示:貴得離譜,一天40元還不如買一個。這就是在“收割搶錢”。
分析人士認為,共享充電寶市場的漲價行為不可能定期進行,畢竟現在充電寶售價已經很低,如果租賃價格過高,價格敏感的用戶可能會選擇隨身攜帶充電寶。
得益于手機用戶對共享充電寶產生了依賴性,一個個共享充電寶企業才得以興起。但近年來,安卓手機的快充技術的普及,使得安卓用戶使用共享充電寶的次數大大減少。可以說,蘋果決定了共享充電寶行業規模。但手機電池技術也即將日趨成熟,到那時,共享充電寶行業就會慢慢衰敗。若這些企業只有單一的經營模式,要在資本市場上立足,那是遠遠不夠的。
對于即將沖擊IPO的共享充電寶企業來說,如何講好新的故事,才決定了他們能否持續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來源:中國基金報、AI財經、招股說明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