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孟群舒 洪俊杰 吳頔 顧杰 鄔林樺 曹飛
在回答科技日報記者關于如何看待芯片“卡脖子”問題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周玉梅說,日常生活中,銀行卡、U盤、手機、計算機都有芯片,芯片加工工藝越先進,同樣面積下就能擺放更多的晶體管,目前的加工工藝已經可以在7納米一根頭發絲的截面上擺放40萬個小晶體管。自從2006年我國部署重大專項科技以來,我國在集成電路基礎研究和應用方面的技術得到了快速推進,產業也得到了全面部署,我們的自主芯片已經在北斗衛星、超級計算機和其他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周玉梅說,我們的芯片設計企業已經采用全球最先進的工藝設計,實現了麒麟芯片的制造,我們的芯片制造企業、芯片分裝企業已經進入全球同行業的前十,相關研究成果入選國際會議也很明顯。在科技創新的驅動下, 十三五期間,我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已經達到23.4%,過去5年,集成電路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
“有人問為什么芯片這么難?”周玉梅說,這是一個人才、資金、技術高度密集的產業,迭代快速,也是全球化競爭的產業,我們還有差距,需要加大加快投入力度。集成電路是從業人員的長征路,科技人員一直在和時間賽跑,希望有更多目光關注集成電路產業,有更多優秀人才投身這一產業,現在,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已經提升為一級學科,希望有更多優秀的學生報考該專業,相信在舉國體制的優勢下,我們在關鍵“卡脖子”問題上一定會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