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財經原創出品
記者 孫文軒
編輯 趙澤
正月初九晚上10點左右,美團眾包外賣騎手葉飛(化名)從北京廣渠門內大街附近租住的小區出發,開始一天中的第三次送餐。他要去距離小區1公里外的某美食廣場取餐,一份烤肉拌飯,一份卷餅,先送到2公里外的一個公寓,然后再到距離該公寓1公里多的北京火車站。這個晚上,他從10點跑到凌晨時分。在此之前,他已經在上午10點至下午1點多,下午5點至晚上8點多,跑了兩趟。
從大年初一開始,葉飛每天基本上都是這么過的。每天在三個時間段準時從家里出發,接單、跑單、回去吃飯、再出去接單。“春節期間跑單平臺有獎勵,在家里待著也沒有其他事。”葉飛如此解釋他在春節假期期間繼續奔忙的原因。
葉飛來自河南,是留在北京過年的眾多外賣騎手中的一員,他的假期安排也是很多外賣騎手的生活縮影:繼續每天搶單接單、送餐掙錢。當然,也有一些騎手在假期因為單子少選擇讓自己多休息兩天。但更多騎手在這期間希望有更多的單量和收入
01
大年初一跑單10小時,收入400多元
大年三十,葉飛上午送了十幾單外賣,下午就早早回到了在北京租住的“家”,準備和家人過除夕。廚師出身的父親掌廚,做了美味的醬肘子,母親和妻子一起包餃子,而他則主要負責照看三歲的兒子。晚上,一家人在一起邊吃飯邊看春晚,同時也在老家親戚群里聊聊天、發發紅包。
過完除夕,葉飛從大年初一就開始了每天的接單工作。初一那天他在外面跑了10多個小時,總計有36單,當天的平臺政策是每單補貼4.5元,加上基礎價每單能掙到十來塊錢,這一天他的收入有400多元。整個春節期間,葉飛的工作節奏一直保持不變。“假期結束之后,每單的補貼沒了,但是訂單量又上來了,所以總體每天的收入還是差不多。”
來自遼寧的騎手劉先生春節期間也沒有回家,他說是“沖著平臺獎勵留下的”。他的兒子今年20多歲,快到結婚用錢的時候了,所以他想春節期間留在北京多掙些錢。過年那天吃得也很簡單,一個人做了點菜,吃完就忙著跑單。
正月初九那一天,他參與的平臺活動已經到了第三期,他需要在一周內累計完成230單,才能獲得當周的獎勵130元,他還差一些單量,需要在剩下的最后一天內完成。平臺上的活動頁面還顯示,累計達標四期會獎勵2488元,劉先生想拿到這個獎勵,但他也擔心第四期的任務單量會再繼續提升,超出他的能力范圍。
多位接受采訪的騎手表示,春節期間外賣單量比較少,尤其是假期的前幾天。據他們分析,雖然今年留京的人數比往年多,但是大部分人會選擇在家做飯或者去飯店吃飯,另一方面,留京過年的外賣騎手也比以往多,所以每個人平均分到的單量就少了很多。
葉飛說,騎手在送餐時都希望能順路多送幾個單子,這樣能多掙點收入,但很多餐飲商家過年期間留的工作人員不多,出餐效率沒有平時那么高,所以在那幾天平臺給每個單子留出了更多的配送時間。“可能也是為了吸引更多騎手出來跑單。”葉飛說。
今年32歲的周勇(化名)來自河北邯鄲,今年也沒有回家。他給記者展示的手機訂單統計后臺顯示,除夕和大年初一的單量都是12單,從正月初二到初五,每天的單量分別是11單、18單、26單、17單,一直到初六開始,單量才重新回到三四十單左右。
“春節期間平臺的獎勵沒拿著,因為平臺剛開始的要求是跑個10單8單就可以了,后來越來越高,現在就是平均日單量跑個四五十單才能拿到,每天能達到數量的人特別少。”有騎手抱怨道。
也不是每個平臺都有針對春節假期的補貼政策。一位餓了么眾包女騎手向記者抱怨說,平臺今年并沒有針對春節假期推出特別的獎勵或者補貼活動,正在進行的只有每一個冬季都會有的“暖冬行動”。
來自河北保定的崔宇(化名)是餓了么蜂鳥眾包的一員,由于嫌回去麻煩而選擇留京過年,“現在回去什么都干不了,出不了門,也不能找朋友聚會。”他表示,以前春節期間雖然單量少,但是一單也能掙“十來塊錢”,但是今年的價格“大多數時候都是幾塊錢”。
其他幾位接受采訪的餓了么騎手表示,雖然假期期間單子比較少,單價也比較低,但是自己也一直在堅持著。
02
父子齊上陣,月入上萬“沒有一天休息”
葉飛的父親也在做美團眾包的騎手,每天出門節奏和葉飛基本一致。騎手們等餐的熱門區域是固定的,父子倆經常會在途中遇到。碰面時,兩人會相互詢問手里的單子要往哪里去送,也會問問前面已經送了多少單、掙了多少錢等。
葉飛去年才開始做外賣送餐工作。剛開始時候由于不熟悉商家和顧客地址以及路況,每個月只能掙5000-7000元,后來慢慢熟練了,一個月差不多能掙到1萬元以上。
“現在很多顧客的單子我不用導航也能送到。”葉飛說,他現在很少有超時送餐的情況發生。這依賴于他一年多的送餐經驗,“我一般會計算好每一個單子大約需要的時間,如果覺得下一個單子可能會有延誤,我就不接那個單子了。”
記者采訪了數十位外賣騎手,大多數月收入在夏冬旺季都能達到1萬以上,不過想要達到這個水平,意味著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同時每月30天“沒有一天休息”,很多騎手也表示,自己沒有五險一金,掙的都是辛苦錢。
來自河北邯鄲的騎手馬濤(化名)今年32歲,今年春節7天,配送收入加上平臺獎勵,總共掙了有六七千塊錢。他對這個結果并不滿意,“掙這點錢還不如回家呢。”他表示,老家不少人在外做皮草生意,“每年都能賺幾十萬”。在北京消費也比較高。馬濤和另外兩位朋友合租在一間屋子里,即使這樣,他表示自己的每月開支也還是在3000元以上。
在葉飛和父親過年期間還在路上忙著跑單的同時,葉飛的妻子也沒有停下來休息。她現在在北京一家珠寶店做銷售工作,底薪很低,工資主要按照銷售提成算,業績好的時候收入7000元左右,業績不好的時候則是四五千塊錢。春節期間加班有三倍工資,另外還有額外補貼3000元,她就一直駐守在崗位上,有時候早班上完再接替同事上晚班,一天工作達到12個小時。“主要也是想多掙點錢。”葉飛說。
這期間,孩子則主要交給葉飛的母親帶,葉飛三歲的兒子現階段正是充滿活力的時候,據他說,非常“愛倒騰東西”,需要有人照看。葉飛的母親打算等孫子上了幼兒園之后,自己再出來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差事做。
沒能回家過年,騎手周先生心里還是有點難受的。“在外面忙活一年了,真的很想回去給孩子買點禮物什么的。”周先生有兩個孩子,一個八歲,一個四歲,不能回家的他只能在視頻里和他們聊聊天。
03
送單、送單,還是送單,“過不過年沒有多大影響”
今年25歲的騎手鄧亮(化名)來自河北邯鄲,他第一次在外地過年。被問起春節假期怎么過的,他表示(外賣)單子少,自己“主要在家睡覺”。
大年三十傍晚,鄧亮和幾個朋友在租住的小屋炒了幾個菜,喝了點白酒,暈乎乎地睡去了。晚上9點多醒來后,他騎著自行車在北京的南城區隨意溜達,從南四環的肖村騎到十里河附近,在附近吃了一點飯,期間給父母打電話問個好,之后坐地鐵回家。
騎手們的生活比較單一,娛樂活動很少,平日里也主要跑單、吃飯、休息下,再跑單。“我這一天到晚送單、送單、還是送單。不送餐的時候幾個人坐一塊兒嘮嘮嗑兒,聊會天,送餐高峰期一來就開始各跑各的。”鄧亮對記者說。
之后的幾天春節假期,鄧亮偶爾想起來或者有單了就出來接個單,基本上每天20單左右。不過,2月14日情人節那天情況有了變化。那天他上午10點多出來接單,總共完成60多單。
“對于有些在外打工的人來說,過不過年沒有多大影響,賺錢更重要一些。”來自河北邯鄲的李豫(化名)也是一位美團眾包騎手,在初一初二兩天完成平臺活動的基本任務量之后他結束當天的工作,也讓自己稍微放松一下,然后之后從初三開始,每天都跑60單左右。
他表示這個單量在周圍騎手中“處于中等偏上”,還有一些比他跑得更多。“有些騎手是晚上十點多開始跑,夜里單價會更高一些,然后一直跑到第二天下午回去休息,晚上再接著出來跑。”
葉飛也參加了美團的那個訂單量沖單獎勵活動,前面三期都完成得比較順利,已經拿到了1000多塊錢的獎勵,如果第四期也能完成就能拿到兩千多塊錢的獎勵。
來自安徽蕪湖的28歲騎手鐘豪(化名)春節期間則“比較懶散一些”,在收入上自然也就和其他外賣騎手相差一大截。他說送餐只是自己的一個過渡工作。
葉飛的父母時常會考慮將來要不要回老家生活。他理解自己父母的這種心情,“老人上了年紀都有落葉歸根的心情,老家還有宅子和幾畝地。”不過他同時也表示,“路該怎么走還是得怎么走”,現在有孩子了,壓力也比較大,所以暫時會繼續做這一份工作,“就想著每天能多跑一些單,盡量多掙一些錢。以后再看有沒有其他合適的事情干。”
正月初十凌晨12點半左右,葉飛給記者回復微信消息,“(今晚2個多小時)剛好送了10單,回去休息了,(賺了)80多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