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何律衡)訊,短短三個星期內,加密貨幣領頭羊比特幣已結束了新年伊始的頹勢,向新的巔峰高歌猛進。
Bitstamp平臺數據顯示,美東時間14日,比特幣持續走高,一度突破49500美元/枚。另據AssetDash最新數據,比特幣市值已超8800億美元,繼上周超越臉書后,超越特斯拉,躍升至美股第七。
就在上月月末,馬斯克更改推特簡介為“#bitcoin”,瞬間引爆幣圈,當天比特幣站上36000美元/枚,日內漲幅超7%,馬斯克隨后公開表示,支持比特幣,稱比特幣是一個好東西。
一個星期后,特斯拉表示,作為1月最新投資政策的一部分,已對比特幣投資總計15億美元,并可能不時或長期獲取和持有數字資產。預計將于近期開始接受以比特幣作為其產品付款方式。
公告發布當天,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同樣稱,蘋果可能是下一家購買加密貨幣的公司,且應該將Apple Wallet發展成為一個加密貨幣交易所。
當前全球兩大科技巨頭加碼,推動比特幣第二日日內連破45000、46000、47000、48000四道關口,市值排名升至美股第8位,超越臉書,僅排在特斯拉之后,同時帶動9日每股區塊鏈概念股全線大漲。
比特幣之外,“幣圈新貴”狗狗幣同樣風頭正勁,馬斯克在社交平臺的一波網絡營銷,讓在幣圈還有些“非主流”的狗狗幣,不僅成為投資圈熱門標的,自己也獲封“幣圈第一代貨王”。
就在比特幣突破48000萬關口當天,狗狗幣24小時漲幅超28%,盤中一度刷新紀錄新高,市值達105億美元,市值擠入加密貨幣前十名。
全年漲幅近3倍 “數字黃金”漸行漸近?
比特幣發生了什么?不止是現在,這是過去一年,投資圈固定句式之一。因為在全球資本市場上,比特幣儼然已成為去年年初以來漲幅最高的資產類別,甚至超過了FAAMNG科技巨頭指數。
截止2020年12月28日,比特幣價格從2019年年底的7200美元上升至27084美元,漲幅接近3倍。而若從年初3月份比特幣價格最低處3783美元計算,漲幅則超過6倍。此外,穩定幣發行規模擴大3.5倍,達到歷史新高的270億美元。
瘋漲的比特幣帶動了全球加密貨幣的購買熱潮,Coingecko行情顯示,截止本月6日,當前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突破1.2萬億美元,排名前三的分別為比特幣、以太坊、泰達幣。
與此同時,全球股市在疫情的影響下全年動蕩,在此背景之下,以比特幣或將成為“數字黃金”,成為了唱多者的一種論調,有市場觀點認為,比特幣將取代黃金、成為全球新的避險資產之王。
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杰富瑞集團全球股票策略主管Chris Wood去年年末就表示,比特幣正在持續上漲,是一種比黃金更好的價值儲存方式,認為此前投資組合中占到50%權重實物黃金投資,將會在未來幾年逐漸減少五個百分點。這些資金將用于投資比特幣。
國盛證券宋嘉吉團隊2020年12月21日報告認為,比特幣作為電子現金系統,劇烈波動的價格和四年減半的固定發行方式,目前并不能作為貨幣及其記賬平臺;而其總量固定、難以毀滅、極其方便攜帶和便捷的網絡交易方式使得比特幣離數字黃金的距離漸行漸近。
但也有部分機構對此持有不同意見。開源證券趙偉團隊2021年1月23日報告指出,黃金、美債等能成為優質避險資產,緣于能夠對沖風險偏好回落,并具備低波動率、高流動性、大市值等特征。
與前者相比,比特幣波動率高、流動性差、市值非常小,且回溯歷史數據,風險資產劇烈調整階段,比特幣常常同步大跌:2018年以來,美股標普500指數先后經歷了3次劇烈調整,跌幅分別達到8.5%、19.1%、33.7%;同期,比特幣分別大幅下跌21.6%、37.5%、32.4%。
不過,雖然比特幣尚不具備避險屬性,但由于能行使部分一般等價物職能及數量相對稀缺,比特幣的價格實際上隱含了成為全球性“保值貨幣”的預期,在主流央行“大放水”階段往往大漲。
針對比特幣價格的快速上漲,歐科云鏈研究院認為,對于機構投資者,在乎的是利潤,而非“比特幣信仰” 或“區塊鏈革命”這類情懷,當中小投資者或原幣圈用戶集體踏空第一階段上漲后,在第二階段開始大量涌入比特幣市場,整個市場亢奮情緒被帶動起來,所以價格上漲如此之快。
歐科云鏈研究院進而指出,在疫苗上市、疫情得到逐漸緩解后,貨幣政策也將逐漸由寬松轉為適度緊縮,屆時機構投資者 很可能會拋售比特幣。比特幣價格波動較大,蘊藏的風險不容忽視。
炒作完了又唱空?馬斯克“投機”背后加密貨幣隱憂顯現
15日,在一手推動比特幣、狗狗幣抵達歷史巔峰后,馬斯克發推稱:如果狗狗幣的主要持有者出售貨幣,那么我將全力支持它。在我看來,集中度過高是唯一真正的問題。比特幣、以太坊等均應聲而跌。
撇開馬斯克此舉背后的真正意圖,其所說反映的問題,也正是比特幣的潛在危機之一,也是決定了其上限以及未來發展路徑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在馬斯克與幣圈持續的熱度之中,不乏有批評者針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措施提出質疑,馬斯克所說的集中度過高,同樣也從側面反映了“監管”二字如同“緊箍咒”般,已成為了未來桎梏加密貨幣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
由于合法性未被廣泛承認,比特幣在大部分國家游離于法律和監管的 “灰色地帶”,價格極易受到監管政策等變化的擾動。
2017年12月,美國國稅局宣布有權獲得加密貨幣信息、以加大反洗錢力度及防止偷稅漏稅行為后,比特幣價格大跌;2018年3月,在美國國稅局宣布將對加密貨幣交易征稅后,比特幣價格再次出現劇烈調整。
趙偉團隊在上述報告中進一步指出,比特幣作為一種加密私人貨幣,其核心價值僅來源于公眾認為它可以用來換取商品、服務 及美元等法定貨幣。未來會否出現比比特幣更安全、更稀缺,并有國家主權背書的法 定數字貨幣,值得重點關注。
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央行開始積極參與到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中。與此同時,對于比特幣而言,能否真正成為全球性的保值貨幣,還與各國監管政策的發展密切相關。截至目前,大部分國家依然禁止比特幣流通、交易。
在此基礎上,再次回到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比特幣的價格上限到底在哪里?是否進一步跟隨其他大宗商品和大類資產一同水漲船高?
國盛證券2021年1月4日報告認為,比特幣作為快速成長的資產,既有大宗商品的特點(類似黃金)、也承載了區塊鏈新興科技的希望(類似股市互聯網科技公司),因此,比特幣完全有可能走出獨立于商品和股票的獨立行情。
開源證券趙偉團隊1月23日報告則指出,中短期來看,伴隨全球經濟在疫苗支持下修復加快、主流央行政策退出預期抬升,比特幣價格波動或將加大。長期而言,比特幣能否真正成為全球性“保值貨幣”,與數字貨幣發展、監管政策變化等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