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旗下媒體IFR稱,哈啰出行計劃今年在美國安排IPO,募資最多10億美元。
雖然對此哈啰方面回應稱:不予置評,不過有多位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哈啰確實有今年上市的計劃和打算。
事實上,早在2019年1月,哈啰出行聯合創始人、執行總裁李開逐就曾表示,彼時哈啰出行的估值為50億美元,短期內沒有融資需求和計劃,未來視業務進展再看。他同時表示,肯定會走到IPO這步,但還沒有時間表,上市時估值會到百億美金。去年7月,他又“松口”,稱對于上市計劃,“如果有機會,會考慮科創板“。
所以如果沒有意外,哈啰應該會成為共享單車上市的第一股。
為了能夠順利上市,哈啰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沒少造勢。雖然以共享單車業務起家,但這家公司近年來又陸續上線了共享助力車、換電業務、順風車、聚合式網約車,而且還嘗試做了一下跑腿業務(同城貨運)、生鮮店和社區買菜。
看起來,在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上,哈啰和滴滴越來越像了,后者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也在不斷做新的嘗試,并且如果不出意外,后者今年也會上市。
不斷做新嘗試,講故事和撐估值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不過更重要的是哈啰主營業務在增長上的乏力。單車業務模式單一、盈利困難已經成為為行業的基本共識。尤其是經歷過共享單車多次戰役后,市場遲遲無法產生壟斷性玩家,而共享單車正是一個只有壟斷者才能盈利的生意。
這背后也許也少不了大股東螞蟻方面的支持。如果說螞蟻起初重資投資哈羅單車,最主要的目的還在于看重后者的數據,尤其是和銀行卡綁定的部分,但是當支付寶的體量已經足夠大的時候,螞蟻,甚至說阿里的目光也許又要回歸到哈啰的業務層面本身,以及是否帶來足夠的單量。
哈啰嘗試的很多新業務,都是滴滴和美團也在做的。滴滴雖然也接受過阿里的投資,不過最近幾年兩者的關系相對微妙,而對于美團,阿里的態度一直是,美團有的自己也要有。
哈啰因為配合豐富的線下場景轉接和靈活性,的確適合嘗試一些新業務,但無法忽略的是,種種新業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甚至短期之內投入產出無法成正比。
過去螞蟻方面沒少給哈啰輸血,光是2017年到2019年之間,螞蟻金服就領投或者跟投了哈啰五筆融資。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月6日,哈啰出行共經歷15輪融資,融資額遠超百億人民幣。
但螞蟻的耐心畢竟有限。不同于2016年至2019年間每年至少2次融資,2020年一整年,哈啰出行未有融資消息傳出。2019年6月份,有消息稱阿里巴巴將數億美元投資哈啰出行,但這一消息遲遲沒有落地。
與此同時,是哈啰競爭對手的“不差錢”。青桔單車在去年4月被爆出完成兩輪融資,總計10.5億美元。前段時間,36氪又獨家報道了青桔正在尋求5億美金融資。而美團在單車方面的投入也一直不小。相較于美團和滴滴,哈啰出行在資金儲備、組織能力方面,仍處于劣勢。
為了自我造血,哈啰嘗試過在共享單車業務上也開始控制成本,此前有行內人士告訴36氪,哈啰出行每次下單車訂單都要重新談價格。
去年年初還有一則消息頗能說明哈啰的境況。消息顯示,2019年底,哈啰出行的運營主體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已將所有單車資產抵押給上海云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螞蟻金服全資子公司),期限為三年(2019年12月4日-2022年12月3日)。抵押財產包括哈啰出行目前和將來所擁有的全部用于開展共享單車業務相關的單車,共計717萬輛。這些資產被用來換取5億借款。
這意味著,哈啰融資節奏放慢,需要依靠資產抵押來換錢了。而有知情人士稱,哈啰的股東方,“目前也有退出的需要”。
這些可能才是推動哈啰赴美上市的重要原因。而之所以選擇美國,則有可能是看重了美國上市的低門檻和包容度。
不過,即使能順利上市,哈啰乃至其競爭對手們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那就是合規問題。共享單車是一門需要投放規模的生意。但如今對幾家大小巨頭來說,難點不在資金和產能,如今真正的難點在于:各地政府分發的合規配額十分有限。
事實上,共享單車能否順利發展,各個地方政府的態度至關重要。配額有限的情況下,等不及的企業就存在強行投放的情況,如果是未上市之前的相對野蠻生長的階段,這可能不會帶來最直觀最嚴重的問題。但一旦上市了,面臨強監管以及競爭對手的虎視眈眈,哈啰也許要做好思想準備,至少能解釋清楚自己的每一筆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