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因為舞蹈而家喻戶曉,她在舞蹈這塊土壤上種下了一個公司——云南楊麗萍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南文化),從此生根發芽,快速成長,并在2014年率先登陸新三板。
作為公司的創始人,楊麗萍直接擁有云南文化59.4%的股份,并通過楊麗萍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間接擁有9.975%股份,股份總占比達到69.375%,成為絕對的控股方。
云南文化一上市,就受到資本的熱捧,多次增發的股票都被市場哄搶。隨著云南文化的估值不斷升高,楊麗萍已坐擁40億身價。
1、從2013到2015,支撐公司的始終只有兩個劇目
根據《股權轉讓書》內容,云南文化主要業務為從事具有云南少數民族特色的大型歌舞集、舞劇的創排及演出,同時從事劇目創編、形象代言等衍生業務。
公司采用“駐場+巡回”的方式,常年演出云南民族舞蹈,的主要劇目有《云南映象》、《孔雀》、《云南的響聲》和最新的舞蹈劇《十面埋伏》。
但是由于人員及場地的限制,《云南的響聲》在演出幾場之后,便不再對外演出;而新劇《十面埋伏》,今年的半年報顯示還在試驗階段,并不在公司的主營收入劇目之中。這就意味著,這家上市公司只有《云南映象》、《孔雀》兩部戲。
從2013年到2015年,近2年過去,云南印象的收入依然由這兩個劇目支撐。兩個拳頭產品占據公司收入90%左右。
兩部戲,撐起一家上市公司,這或許是新三板上市公司才有的一種現象。
在這兩年間,這兩個劇目的票房收入甚至出現了下滑——2013年上半年,《孔雀》和《云南映像》的票房收入近1300萬元,2015年上半年,這兩部劇的票房收入在1000萬元左右。
云南文化已經意識到這種依賴性的存在,楊麗萍老師也親自培養“小彩旗”,希望她能接自己舞蹈事業的班,但截至目前,“第二個楊麗萍”尚未出現。
這種人才培養上的弱點也進一步限制了演出的擴大。如果有充足的隊伍,全國巡演就可以走進更多的城市,而不是現在僅僅在昆明、大理等幾個極少數的城市定點演出。
2、坐擁景區穩定人流,實景演出依然是一門好生意
以上種種局限,并不妨礙楊麗萍的實景演出成為一門很好的生意。
我們根據票價和收入進行推算發現:楊麗萍公司的演出平均票價在300多元,VIP票480元,這意味著楊麗萍每年能賣出數萬張票,幾乎每天都能賣出200到300張。
坐擁旅游景區的穩定客流,讓楊麗萍的實景演出獲得了相當好的銷售成績。
此外,云南文化從事具有云南少數民族特色的大型歌舞集、舞劇的創排及演出,符合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有關經濟扶持政策,享受政府補助的優惠政策。根據《公開轉讓說明書》,2012年、2013年及2014年1-6月,公司取得的政府補助占公司當期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28.54%、 26.47%和381.23%。
政府補助構成本公司利潤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在2014年上半年達到381.23%的程度,意味著只有完全依靠政府的補助才能正常運轉,我們也會擔心,如果哪天政府補助金額發生變動,會不會對公司盈利水平產生重大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