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國商會和北京美國商會本周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由于其經營模式,在華美國汽車制造商受到了中美2國關稅的夾擊,是貿易紛爭的最大受害者。
兩國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升級,汽車行業正成為焦點。今年7月,中國在將外國進口汽車關稅從25%下調至15%的第二天,就宣布將專門對美國汽車征收40%的關稅。而在今年夏天,2國各自對另一方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征收關稅時,清單上也都有車輛和零部件的名字。此外,美國總政府還提議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收額外關稅,而中方則計劃對價值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用同樣手段還擊。
8月29日至9月5日,2大商會對430個成員進行了調查,其中有36家車企,包括通用、福特、寶馬、哈雷-戴維森,還有固特異這樣的汽車服務提供商。
在調查中,跨國汽車行業80.5%的調查對象表示受到了美國的第1輪關稅的影響,75%的人稱中國的關稅打擊了他們,這使該行業成為受雙重打擊最大的3、4個行業之一。總體而言,調查發現,超過60%的受訪者受到美國和中國關稅的影響,更多人預計,第2輪關稅也將產生相似的負面影響。
摩根大通全球市場策略師安德森(Hannah Anderson)分析稱,在中國擁有供應鏈,或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美國公司,正面臨著貿易緊張帶來的“雙重阻力”,形勢“對于那些從事高度專業化并對創新進行大量投資的公司來說尤其嚴峻”。
在擠壓之下,約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希望在中美以外地區采購零部件,或進行成品組裝。有報告稱,該行業四分之一的公司正將中國制造業務遷往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