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為期4天的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在博鰲海濱落下帷幕。在本屆以“世界大變局:共襄全球治理盛舉 合奏‘一帶一路’強音”為主題的論壇中,“后疫情時代”的全球治理、新冠疫苗、人工智能、碳中和等,成為最熱議的話題。
會期四天中,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博士的日程安排緊鑼密鼓:她與圖靈獎得主共話人工智能治理、分享中國科技企業的抗疫擔當、詳述疫后新基建中的人工智能力量、暢談中國科技創新的突破口……
這些既是多場論壇上碰撞出的“博鰲智慧”,也是科大訊飛作為“中國人工智能國家隊”代表的創新經驗與深度思考。
博鰲亞洲論壇期間,杜蘭(圖中左二)在“后疫情時代的人工智能”分論壇上發言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背后的AI重大危機面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后疫情時代全球面臨的新命題。而化解全球公共衛生發展赤字,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縮小各國醫療服務的差距。
在醫療數字化革命浪潮中,人工智能正在有效縮小醫療資源的地區不均衡,并大幅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
新冠疫情爆發之后,人工智能技術全面、敏捷、深入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一個典型案例是,在抗疫過程中,科大訊飛旗下AI影像輔診、病例分析等工具的廣泛應用,顯著提高了臨床診治的效率,為抗疫搶下寶貴時間,進一步鞏固了公衛防線。
“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首先要讓每一個國家的人們都能夠獲得優質醫療服務。人工智能賦能智慧醫療升級,將在其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杜蘭表示,如今,人工智能醫生已經能夠對超過95%的常見病進行輔助診斷,甚至在疫情期間已經走出國門,幫助其它國家進行疫情防控。
疫情期間,密集的人群若只依靠人工逐一排查,無法高效鎖定潛在病患。據了解,在此期間,科大訊飛的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幫助武漢完成了三天900萬人大排查的任務。因為,它一個小時就能打10萬通電話。到現在,該系統已經進行了超過8000萬人次的電話隨訪,幫助了全國30個省市地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科大訊飛的新冠肺炎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只需要3秒鐘,就可以完成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的輔助診斷,其中,陽性病例全部都召回,病灶召回率達到了90%,這大大地提高了醫生的診斷效率,降低了漏診誤診的風險。
日常中,科大訊飛智醫助理已能幫助基層醫生輔助診斷95%的基層常見疾病。而疫情之后,通過深度學習,智醫助理又增加了對55種傳染病的輔助診療能力。同時,還搭建了傳染病癥候群的預警平臺,建立起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系統可以通過自動分析判斷疑似感染者是不是來自同一個社區或者單位,并快速給出預警建議。
疫情封鎖導致人力觸達受限時,科技力量站上抗疫前線,在國內外的的防疫宣教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杜蘭回顧說,在疫情境外輸入性風險持續增加時,機場、海關、社區工作人員拿著科大訊飛的翻譯器與外國人交流溝通。疫情期間,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的運用覆蓋了約30個省份和地區,還推廣到了國外,比如在韓國也使用了韓語版的電話機器人,幫助通過智能外呼進行排查以及疫情宣傳,提高工作效率。
“后疫情時代的今天,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孤島,我們都是唇齒相依的‘共同體’。”
除了消除語言隔閡、讓溝通無障礙之外,未來,科大訊飛的愿景是以人工智能助力全球更多國家和地區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質量,幫助當地居民獲得更好的衛生健康保障。
在“數字新基建:點亮疫后新基建”分論壇上,杜蘭表示,人工智能正像水和電一樣無處不在
人工智能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面對疫情,數字經濟迸發出超常韌性,在各應用場景加速落地。人工智能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去年人工智能企業大幅增長的業績折射出,人工智能不只是炫酷“黑科技”,已成為幫助人們解決生活和生產問題的剛需。
新冠疫情加速了數字化生存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正在像水和電一樣無處不在。
“十四五”規劃綱要專章闡述了“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從運營商到人工智能,杜蘭一直活躍在科技行業一線,她對中國的產業數字化發展感觸頗深。
“讓我們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奮的是,全國兩會已經明確,今年的GDP增長目標是6%以上,‘十四五’期間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超過7%,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支出增長10.6%,而且還會出臺《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2021—2030)》,這就為我們的產業數字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杜蘭認為,中國人工智能正迎來黃金十年。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萬物可交互可對話成為現實。伴隨認知智能行業應用不斷落地,人工智能技術將加速助力智慧教育、智能醫療、智慧城市、智能客服、智慧司法領域。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十年,隨著認知智能技術的持續突破,情感計算迎來新需求,人機共存時代的情感訴求愈發迫切。
屆時,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語音交互、情感互動會更加自然,隨之帶來很多生活生產方式的改變,“但我們需要認清一個事實,比人類更強大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掌握了人工智能的新人類。”杜蘭強調稱。
科大訊飛的“初心”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恰逢論壇創辦20周年。20年前發布的博鰲亞洲論壇宣言就提出,希望以更加繁榮、更加和諧的方式幫助亞洲走出去,走向全球舞臺。后疫情時代,全球以更緊密的合作共同應對新挑戰變得更為迫切。
今年,是杜蘭第五次參加博鰲亞洲論壇,這數年間,也是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落地應用不斷擴圍的過程。智能語音技術是科大訊飛22年以來的堅持和強項。讓全世界溝通無障礙,是增強全球合作的基石,也是科大訊飛的“初心”。
她談及,未來,人工智能將更深入參與到“一帶一路”合作中:通過實現語言互通,幫助全世界的人們自由交流;通過實現行業互通,在教育、醫療等領域實現跨地域協同,保障民生、提振經濟。
作為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的領頭羊,科大訊飛在為“一帶一路”合作注入更多活力上有其獨特優勢。比如,其機器翻譯技術已經可以實現中文和60種外語的互譯。早在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科大訊飛提出“人類語言大互通計劃”,讓亞洲乃至世界上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可以溝通無界限,用人工智能讓人類溝通無界限。
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正對世界經濟、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面向未來,人工智能行業科技創新的突破口何在?
杜蘭的答案是:在“技術頂天”和“應用立地”兩個方向上齊頭并進。在源頭技術上要做好“頂天”,加大科研投入,堅定做好源頭技術創新;在應用上做好“立地”,要以解決社會剛需為出發點,加快開發應用場景以實現AI技術的快速迭代。
關鍵詞:
科大
訊飛
博鰲
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