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召開“綠色金融和氣候政策”高級別研討會,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開幕致辭全文如下:
總裁女士,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晚上好!非常高興與基金組織聯合舉辦此次“綠色金融與氣候政策”高級別研討會。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人民銀行,向出席研討會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
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化上正在形成廣泛共識。中國已宣布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也被稱作“30/60”目標。這要求經濟全面、系統性轉型。在此過程中,綠色金融可發揮“加速器”的作用。
人民銀行高度重視發展綠色金融。2016年,人民銀行牽頭制定了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并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推動具體政策逐步落地,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初步建立。在此基礎上,中國綠色金融市場快速發展。2020年末,中國綠色貸款余額約1.8萬億美元,綠色債券存量約1250億美元,規模分別居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近期,市場主體已發行40多只碳中和債,規模超過100億美元。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金融部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需要應對好一系列挑戰。
第一,在社會層面,綠色減排意識亟待提升。
第二,在市場層面,要充分發揮碳市場的定價作用。只有對碳排放合理定價,才能引導資源合理配置。目前,我國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剛剛起步,需要進一步發揮碳市場的金融屬性。
第三,在機構層面,氣候信息披露需要進一步完善。披露主體的范圍要擴大,覆蓋上市公司、金融機構等各類主體,披露方式要逐步從自愿披露向強制披露轉變。
第四,在風險管理層面,需要密切關注化石燃料相關的轉型風險。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八成是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炭。據估測,到2060年,化石燃料占比將不足20%。中國金融機構持有了一些高碳資產,綠色轉型帶來的資產價值變化風險等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著眼未來,我認為有幾方面的重點工作需要推進。
第一個方面,是要進一步以市場化方式動員公共和私人部門資金,支持綠色經濟活動。
預計2030年前,中國碳減排需每年投入2.2萬億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萬億元,要實現這些投入,單靠政府資金是遠遠不夠的,需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為此,需要做好兩項基礎性工作。
一方面是加強信息披露
關鍵詞:
央行
行長
逐步
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