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廣西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任慶華在銀保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按照“摸清底數、處置風險、注入資本、轉換機制”的思路,去年推動自治區出臺支持農信社改革發展22條政策措施,其中就明確由市縣政府以優質資產置換不良貸款的方式來彌補風險缺口,政府的支持力度在全國來說還是非常大的。今年一季度已經通過這種方式置換不良貸款162億元,預計全年廣西農信系統不良貸款的處置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突破。
據任慶華介紹,在注入資本方面,廣西銀保監局從整體上構建“借用還”邏輯閉環,推動自治區政府發行專項債募集資金,在全國首創采取轉股協議存款方式為農合機構注資。獲得注資的18家農合機構賬面資本充足率整體提升6個百分點,9家高風險機構直接摘帽。
“轉換機制是農信社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比螒c華介紹道,廣西銀保監局推動農信社在改制為農商行過程中對標“形、實、魂”兼具要求,重點加強公司治理建設,把加強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摒棄“人治”思維,做實公司治理的制約制衡機制,破解一把手“一言堂”現象,實現改革改制既換湯又換藥,從而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更好地發揮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金融主力軍的作用。
除了農信社改革,廣西銀保監局還在脫貧攻堅順利收官之后,將“三農”的工作重心就轉向鄉村振興,主要從“加減乘除”四個方面推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其中,廣西柳州螺螄粉可以說放大了產融協同的乘數效應。
“去年抗疫期間,柳州螺螄粉就火了,別小看這個小小的螺螄粉,去年廣西這個產業的產值就達230億元,同比增長75%”,任慶華表示,螺螄粉有螺螄、竹筍、豆角、木耳等四大配料,廣西銀保監局引導銀行機構積極發放扶貧小額信貸、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普惠型涉農貸款,支持農戶在綠水青山間養螺螄、挖竹筍、種豆角、采木耳,就地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通過融入螺螄粉產業鏈實現致富,2020年廣西僅螺螄粉產業就帶動20多萬農戶就業,2.3萬人脫貧,人均增收9000元以上。
關鍵詞:
廣西
一季度
市縣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