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在3月26日發布的《2020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中指出,2021年,內外部環境中有利于我國國際收支平衡的因素增多;預計經常賬戶順差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跨境資本流動有望延續有進有出、總體均衡的態勢。
外匯局表示,將持續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推動金融市場開放,不斷加強外匯市場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一是繼續推進資本項目雙向開放, 包括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推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QDLP/QFLP)試點,擴大QDLP試點范圍,完善QDLP投資報告制度,健全常態化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額度發放機制;持續推進外債登記管理改革;完善境外機構境內發行股票、債券資金管理。
二是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支持跨境電商、市場采購、外貿綜合服務等貿易易新業態發展,完善服務貿易付匯稅務備案信息網上核驗。
三是支持北京“兩區”建設,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區域改革開放,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匯管理的改革創新。
四是建設開放多元、功能健全的外匯市場,支持金融機構推出更多適應市場需求的外匯衍生品。
在防范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方面,外匯局提出,一是堅持市場化原則,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二是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強化跨境資金流動和外匯市場雙向監測與風險評估,以加強宏觀審慎為核心改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以轉變監管方式為核心完善外匯市場微觀監管,以“零容忍” 態度打擊地下錢莊、跨境賭博等外匯領域違法違規活動。三是加強市場預期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樹立“風險中性”原則。四是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堅持市場化原則,前瞻性做好戰略配臵,動態優化投資組合, 努力保障外匯儲備資產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
國家外匯局同日公布的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按美元計值,2020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2740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5150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1453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1052億美元,二次收入順差95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1058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1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778億美元,儲備資產增加280億美元。
2020年,我國國際收支延續新的平衡模式,即經常賬戶順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外匯局在報告中以專欄的形式表示,
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呈現逆差,說明我國私人部門正在不斷累積對外資產。2020年,中國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778億美元,主要在于我國私人部門對外各類投資較多,具體看:
一是境內居民對外證券投資增加,多元化資產配臵需求較強;
二是對外直接投資總體理性有序;
三是銀行對外存貸款增多,主要是經常賬戶保持順差使得境內外匯流動性相對充裕。同期,外國來華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等全部對外負債均為凈流入,未出現對外債務去杠桿。可見,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各項目有順差也有逆差,最終結果是我國私人部門增加了對外凈資產。
外匯局表示,近年來,我國國際收支進入自主平衡時期后,經常賬戶總體表現為基本平衡、略有盈余的狀態,決定了國際收支整體結構的穩健性;金融賬戶下也未出現持續、高頻、大規模的資金凈流出,金融市場開放吸引境外資本流入,境內主體持有的境外資產同步增多,跨境資本流動相對均衡,儲備資產總體穩定。
關鍵詞:
外匯局
跨境
資本
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