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3月23日消息,地鐵,是現代城市地下交通大動脈,對一些大城市緩解交通壓力越來越重要。《中國知網》數據庫顯示,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地鐵線路速度都不會超過每小時100公里,美國舊金山的地鐵最高時速為128公里,2019年以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快的地鐵。
而當今世界最快地鐵,花落中國!前不久,在屢創世界奇跡的粵港澳大灣區,人們又一次見證奇跡創造——由中鐵二十二局集團參建的
廣州地鐵18和22號線在區間試運行中,最高時速“飆”到176公里,相當于動車速度,創造了全球地鐵運行的最快速度記錄!3月23日上午,中鐵二十二局集團軌道公司幾名工人順利澆筑完廣州地鐵18和22號線的16號聯絡通道最后一次混凝土,我國運行速度最快地鐵主體工程取得重要進展,計劃年內開通運營。
中鐵二十二局集團軌道公司副總經理兼項目經理馬杰介紹,全長92.1公里的廣州地鐵18和22號線是全國在建地鐵中運行時速最快的地鐵線路,開通運營后,最高可達每小時160公里。線路整體呈“Y”形,初期二者將在萬頃沙至番禺廣場段共線運營。
馬杰介紹,全長61.3公里的廣州地鐵18號線(南沙快線)大致呈南北走向,起于南沙區萬頃沙樞紐,經明珠灣區、番禺廣場、琶洲電商區、珠江新城,止于廣州東站樞紐,均為地下線。全線設車站9座,其中換乘8座。它有利于廣州市中心城區與南沙新區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系,促進南沙新區、南沙自貿區發展,補充南北軸向客流發展走廊,并增強廣州東站的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是國內首批可以實現地鐵服務水平的全地下市域快線之一。
廣州地鐵22號線線路也呈南北走向,有兩段組成,除了初期和18號線共線運營的萬頃沙至番禺廣場段外,還有30.8公里的番禺廣場至芳村段。全線均為地下線路,設置10座車站。22號線是廣州南站快線,沿線經南沙區、番禺區和荔灣區,對促進這三個區與廣州南站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系有重要作用,能增強廣州南站的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對支持南沙自貿區國家戰略,也起到重要作用。
廣州地鐵18和22號線共同承擔連通萬頃沙、廣州南站、廣州東站、白鵝潭四大樞紐,實現南沙新區至廣州東站30分鐘的時空連接目標,對廣州按照國家“十三五”規劃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現珠三角地區綜合交通和公共交通發展戰略發揮重要作用。
它的建設,有助于實現廣州中心城區30分鐘內直通南沙自貿區,1小時到達深圳、東莞、佛山等鄰近城市達珠三角其他城市。未來,廣州地鐵18和22號線計劃向南延伸至珠海、中山,向北延伸連接廣清城際鐵路,從而把廣州打造成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中鐵二十二局集團項目常務副經理兼總工程師蘭峰濤說,由于設計時速高,該項目盾構區間隧道幾乎是國內其他地鐵運營速度的兩倍,其開挖直徑大,為8.8米,超過其他地鐵盾構直徑的30%以上。
中鐵二十二局集團軌道公司項目部擔負的管段位于南沙區的18號線,正線長8.28公里,包括1座中間風井,2座盾構井,3條直徑8.8米的盾構區間。整項工程體量大、管線遷改數量多、施工難度大,其中,盾構隧道是全線地質最復雜的區段之一,被稱為“地質博物館”,囊括了廣州地區所有困難地層,如全斷面砂層、全斷面紅層、全斷面中微風化花崗巖層、全斷面淤泥層、全斷面黏土層及多種“上軟下硬”復合地層。
項目黨支部副書記劉旭強介紹,該項目施工的橫番2號風井飽和狀態巖石抗壓強度達143.5兆帕,導致地連墻成槽困難,項目部為此先引進了4臺雙輪銑,當時全國僅有10臺。為盡早實現貫通,項目部鍥而不舍,攻堅克難,還投入了110余臺沖擊鉆、3臺沖擊錘、2臺旋挖鉆、4臺成槽機等設備進行地連墻施工,為主體結構施工及盾構始發贏得時間。
項目部成立技術小組,大力開展技術攻關,創造兩項全國之最。面對復雜地層,他們引進創新“液氮垂直凍結加固土體”技術,實現順利開倉換刀解決泥水環流系統頻繁堵塞問題。為了攻克全斷面富水砂層的難題,技術人員創造性地在加固區內采取多方位WSS注漿加固輔助,實現了國內首例土壓盾構全斷面高水壓富水粉細砂層水下順利接收。
另外,他們采用全斷面超前WSS注漿及制漿劑建膜,解決了泥水盾構河道下方上軟下硬地層石塊集倉問題及帶壓進倉等問題,這項突破也是國內首例。
經過精心組織、科學施工,這個項目部第一臺盾構機于2019年4月1日始發,2020年12月27日,6臺盾構機全部順利出洞,歷時635天實現盾構區間勝利貫通。技術人員先后創新8項新工藝,月管片安裝最高達271環,創造了全線泥水盾構單月掘進最好紀錄。
自進場以來,中鐵二十二局集團軌道公司項目部狠抓安全、質量、進度等,屢創佳績,多次受到業主、總承包部的認可:相繼被中鐵二十二局集團公司黨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被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在全線各參加單位中第一批授予共建先進集體稱號,還獲評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程勞動競賽與技能競賽“服務職工優秀團隊”等耀眼的榮譽。
(原題為《地鐵“飆”出動車速度!廣州計劃年內開通時速160公里地鐵》)
關鍵詞:
出動
速度
廣州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