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公布的“十四五”規劃中,鄉村振興單列一篇,其中第二十三章更是專門討論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強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研發應用,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75%。
要開發更多農業機器人裝備、助力鄉村振興,將農業無人機、農業無人車等技術大規模應用于農業生產的極飛科技認為,只有低成本的人工智能技術才能讓中國農業獲益。
極飛科技創始人兼CEO彭斌3月17日在數字農業與可持續發展論壇暨極飛科技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上表示,相對于養豬養雞等養殖業,AI用于農作物種植的附加值較低。AI技術要低成本應用于農業,才能真正讓農戶接受,而無人機或無人化設備就是典型載體。
“未來十年是AI和機器人落地的十年。”他相信未來可能有半數農田都會使用AI技術。
如果不能做到低成本,農戶對AI技術的接受“非常吃力”極飛科技成立于2007年,總部位于廣州。極飛科技將農業無人機、農業無人車、遙感無人機、農業物聯網、農機輔助駕駛設備、智慧農業系統等技術大規模應用于農業生產。在去年11月完成12億元融資后,極飛科技日前又宣布完成由高瓴創投投資的超3億元C++輪融資。借助此次投資,彭斌表示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更多農業機器人裝備,助力鄉村振興,構建無人化農業生態系統。
不過,將AI技術用于農業生產的附加值較低,彭斌說尤其是用于農作物的種植,而“養豬養雞算是高附加值的農業產業”了。在農作物種植方面,畝產產出主要取決于光合作用、土地肥力,無法通過AI實現產量翻倍。如果不能做到低成本方案,農戶在AI技術這方面接受起來“非常吃力”。
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槚欽同樣提到,過去七年中,他和彭斌加起來跑了中國1800多個縣城,也去了17個國家。“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的農業還是小農經濟,特別是中國,中國95%的農民其實是屬于小農經濟體的。”小農戶意味著沒有辦法負擔起大型的設施、昂貴的技術,所以機械化程度較低。
但是危也是機,“機會在于,我們需要非常非常明確地考慮,AI技術要低成本應用于農業,才能真正讓農戶接受。”彭斌表示,無人機或無人化設備就是典型載體,在噴灑農藥時無人機提升效率,在勞動力缺失時將AI植入。
“現在,無人機打藥最大的成本是人的成本,無人機沒什么成本,但需要人進去配藥,換電池,這些是人的成本,以及車輛開到田間的成本。相比這些,無人機飛的成本非常便宜,一畝地可能就一塊錢。”彭斌也曾如此表示。
“通過工具的革命、AI技術的顛覆,順帶把這項技術帶到農村地區去,在替換原有的人和勞動工具的情況下,AI就得以長期在農村地區發展。”彭斌表示,這是中國的路徑,也是低成本的方法。
未來十年是AI和機器人落地的十年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專為鄉村振興單列一篇。
關鍵詞:
科技
創始人
AI
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