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A股三大股指低開高走,在白酒、鋰電池、光伏、醫藥等板塊輪番反彈的推動下,深成指、創業板指翻紅,上證綜指微跌,但成交額繼續萎縮。
截至3月17日收盤,上證綜指跌0.03%,報3445.55點;科創50指數漲1.33%,報1236.54點;深證成指漲1.22%,報13809.77點;創業板指漲1.2%,報2704.14點。
不過,成交額卻在繼續萎縮,3月17日,滬深兩市成交總額7108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7355億元減少247億元。其中,滬市成交3066億元,比上一交易日3324億元減少258億元,深市成交4042億元。
有私募機構人士認為,牛市縮量是好現象,預示調整幅度不大,持續的縮量,多少說明股民們現在已經跌麻木了,“打折”的核心資產繼續下跌的動能已經不足。
那么,現在已經到了“抄底”的好時候了嗎?
第三方機構私募排排網的調查數據顯示,37.5%的受訪私募稱,在美債利率持續上行和流動性有收緊預期的背景之下,很多跌逾30%的核心資產的股價和未來兩三年的業績預期是相匹配的,一些真正的高質量績優股已經跌出機會了。也有62.5%的私募稱,當前市場信心仍未恢復,從周一核心資產的繼續下探來看,公募基金調倉還未完成,核心資產的下跌并未到位,要參與也應該分批入場。對于核心資產,私募機構有不同的觀點。
昶元投資總經理張秋認為,春節后,核心資產類股票跌了三四成,但是以一年的時間維度來看,這類標的會相當雞肋。原因在于,這些股票此輪下跌的根本原因是之前估值的極度高企,加上市場對流動性收縮的預期。市場既然開始調估值,就必然要調到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從PEG(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角度或者歷史平均估值角度看,許多行業的“茅”還是比較貴的。由于公司基本面的優秀,隨著這些股票的持續調整,估值擠泡沫,未來它們會進入下有底、上有頂的震蕩狀態。直到昂貴的估值被消化,或者企業進入下一輪的增長期或估值切換期,這些股票才會開始新一輪上漲。
巨澤投資基金經理馬澄也認為,核心資產中期調整還未結束,核心資產整體估值水平仍處在高位,目前是市場大幅調整后的休整時間,而核心資產在未來也將出現分化。從配置的角度來看,當前配置時間尚早,雖然節后抱團白馬股下跌幅度較大,但不足以消化前期過高的估值泡沫,還需要內在價值提升和時間長度來慢慢消化,當前還沒到最佳配置節點。
星石投資稱,一方面過去抱團明顯的板塊經過這段時間的調整,估值風險也得到了一定的釋放,基本面也沒有得到證偽,同時在當下的逐步推行注冊制和常態化退市制下,市場對頭部公司還是有天然的偏好。
但另外一方面在經濟復蘇的背景下,高盈利增長的稀缺性有所降低,過去不受關注的公司業績也在釋放,根據開源證券對2020年度業績預報的整理,部分行業營收規模排名前五的“龍頭”企業與尾部公司的盈利增速差距有所收斂,中小市值公司性價比也在提升。
該機構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受益于經濟復蘇的順周期板塊有望享受供需缺口帶來高景氣度。另外受困疫情的可選消費和服務也有望迎來反轉。
不過,領睿資產投資研究部的觀點是,目前核心資產已進入相對合理的價格區間。
領睿資產分析稱,從歷史估值水平來看,核心資產整體依然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但隨著外資逐步進入A股市場后,A股的投資者結構、市場生態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對于優質資產的定價、估值體系也發生了明顯的重構。
“從目前優質企業未來的成長性、確定性來看,加之未來注冊制的推行,核心資產的稀缺性將得到進一步放大,故目前核心資產還是逐步進入了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區間,是有一定的配置價值的。”領睿資產認為,逢調整緩慢建倉還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方法,隨著未來企業的發展成長加之本身的確定,時間拉長看,估值還是會被不斷消化降低,企業的內生價值也會不斷成長。
關鍵詞:
核心
資產
股票
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