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發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7篇論文都帶有中文署名!這樣的硬核操作,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帶領的研究組。
該研究組最近一篇同樣操作的論文在PNAS上發表后引發關注,因為這樣的署名方式對于國內課題組來說并不常見。
張啟發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表示,有時看到自己姓名的拼音中姓和名被倒置,“總覺得有點委屈”,也為了避免只使用漢語拼音而產生誤會,于是加上了中文署名。
張啟發告訴記者,他是在偶然嘗試中發現帶上中文署名也可以順利發表論文的。而《中國科學報》從PNAS處了解到,“從2009年開始PNAS就已為作者提供這種選擇。希望自己的名字以非拉丁字符出現的作者可以使用這個選項。”
這樣的做法能否成為慣例?《中國科學報》還就此采訪了《中國物理快報》(CPL)、美國物理學會(APS)和《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的相關人員。
今年2月5日,張啟發課題組在線發表于PNAS的文章
姓和名被倒置,總覺得“有點委屈”
關鍵詞:
PNAS
中文
署名
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