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3月3日消息,日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學院劉學波教授領銜的食品分子營養與健康創新團隊,在國際頂級刊物《細胞·代謝》上發表文章,稱母親孕期肥胖可導致后代認知和社交行為缺陷,而給母體或后代補充膳食纖維,可改善這些缺陷。
由劉學波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調查了中國778位7至14歲的兒童,發現母親肥胖與后代的低水平認知和社交能力密切相關。利用肥胖小鼠模型發現,
母親肥胖會擾亂自身及后代腸道菌群的穩定狀態,降低后代學習記憶及社交能力。而以高膳食纖維飲食干預肥胖小鼠及后代,可顯著改善子代腸道菌群結構和腸道代謝物組分,減輕突觸結構損傷和小膠質成熟缺陷,提高其學習和社交能力。
據了解,研究還采用母親菌群移植、子代共籠試驗、微生物代謝物短鏈脂肪酸干預試驗等方法,進一步證實了高膳食纖維飲食對于神經系統發育的營養干預作用依賴于對腸道菌群及其代謝過程的調節。
研究團隊成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劉志剛教授介紹,2016年世界成年女性中有40%的人超重,15%的人處于肥胖狀態,而到2025年,世界肥胖女性的比例將超過21%。
本研究就是從這一背景出發,力圖破解母親肥胖與后代腦功能發育的關聯性問題,并嘗試尋找可能的營養干預方式。研究發現,無論是人群的數據還是動物試驗的研究結果都表明,孕前和孕期的肥胖與后代的認知功能、社交能力的下降密切相關,而這一代際之間的關聯是由于腸道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蔬菜、水果、粗糧類的食物中富含膳食纖維,高膳食纖維飲食能對生命早期神經發育的精準營養起到積極干預作用。
(原題為《學者發現母親孕期肥胖可導致后代認知和社交行為缺陷》)
關鍵詞:
研究
母親
孕期
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