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線上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為拉動內需和相關產業發展、消費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線上購物、網上外賣等新消費模式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強勢增長。“線上經濟的巨大成就,固然與相關軟硬件企業的努力密不可分,但真正把消費從虛擬空間帶到現實空間,把商品送進千家萬戶的,是總規模近千萬人的快遞員、外賣員,廣大群眾親切地將他們稱為‘小哥’。”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對“小哥”群體尤為關注。
他說,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大批“小哥”堅守在工作一線,為防疫物資、生活物資的配送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沒有他們,像我國這么大規模的居家隔離恐怕難以實現,人們即便愿意配合待在家中也難以維持基本生活。正是為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表彰,都有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的“小哥”代表,他們當之無愧。
但貢獻和榮譽,難掩“小哥”們長期以來的辛酸。“在這么龐大的勞動者群體中,享有完善的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障者是少數,層層外包甚至‘零工’反而是常態。以某上市公司為例,該公司號稱擁有快遞員超過10萬人,而報表顯示其在冊領取薪酬的員工總數不到1萬人。”
胡成中稱,當前“小哥”群體的用工形式主要有三類:
一是雇員制,即“小哥”與所服務的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作為企業的正式雇員,實行工資制或無底薪工資制,這種情況較少。
二是外包制,即“小哥”與所服務企業的加盟商、分包商等簽訂勞動合同或勞務合同,有的存在層層轉包的現象。
三是眾包制,即“小哥”沒有任何勞動或勞務關系,以“零工”形式接單,干一單掙一單的錢。
上述三種用工形式,導致“小哥”群體所能享受到的勞動權益保護力度逐層遞減。加之企業對“小哥”工作的時效要求不斷提高,導致職業風險日益加大。不管是“小哥”撞人還是被撞,其勞動關系的認定直接關系到后續的賠償問題,由此引發的訴訟爭議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
胡成中表示,事實上,新經濟形態帶來的勞動權益保障法規滯后并不是我國獨有的問題。2020年,美國加州的AB5法案生效,要求優步等企業將從事零工經濟的勞工列為受雇員工。但該法案施行不到一年,就在相關企業游說下被新的“22號提案”推翻,作為代價,優步等企業主動推出了針對加州零工的最低收入和醫保政策。
“基于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和國外經驗,短時間內要把所有‘小哥’都納為企業雇員不切實際。”他說道。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抓緊研究完善平臺企業用工和靈活就業等從業人員社保政策,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積極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引導更多平臺從業人員參保。
為加快職業傷害保障政策出臺,切實維護以“小哥”群體為代表的靈活就業人員勞動權益,胡成中準備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相關建議,他提出:
一是社會保障、工會等部門和組織要深入調研。了解“小哥”群體的生存狀態和實際需求,摸清行業內目前存在的用工形式和各自的問題癥結,在設計政策的時候優先尊重勞動者的訴求和自主選擇權(比如有的異地打工者確實不愿意參加社保),同時兼顧行業的承受能力。如發現企業利用現有政策法規漏洞甩包袱、逃避責任的,要通過新政策及時打上“補丁”。
二是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相關企業已經通過靈活用工形式規避了社保、最低工資等常規企業的應盡社會責任,沒有理由再要求“小哥”自掏腰包購買意外險等商業險種。更有甚者,有的平臺還對“小哥”被強制扣除的保險費“雁過拔毛”,令人心寒。在現有政策框架下,沒有社保的“小哥”理論上確實可以自費參保,但考慮到社保異地轉移難、零工收入不穩定等現實因素,引導“小哥”自費參保存在較大困難。因此,在社保夠不著、職業傷害保障政策體系難以短時間出臺和全面覆蓋的情況下,主管部門可以考慮出臺過渡性政策,為靈活用工人員設定最起碼的商業險保障線,一律由其所服務的企業、平臺出資購買。“相關企業不能在表功的時候宣稱自己為社會創造了多少就業崗位,在應該承擔責任的時候兩手一攤。”
三是勞動主管部門要精準服務。在相關政策出臺后,可以針對“小哥”等靈活就業群體開展專項宣教、維權行動,讓他們知道自己應享有的權益,同時提供簡便的投訴、舉報渠道,切實維護好他們的合法勞動權益。
四是立法機關要組織前瞻研究。要呼應社會期待,廣泛聽取民意,聚合立法、司法、執法以及專家學者等各方智慧,適時修訂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以不斷適應經濟形態和社會生活的變化,為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構建更為完善和有力的權益保護后盾。
關鍵詞:
代表
快遞
外賣員
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