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將迎來重大改革。
3月1日,恒生指數公司公布有關恒生指數的優化細節,將于2021年5月份的指數檢討開始實施,并于2021年6月份的指數調整中生效。具體來看,本次優化主要包括5個方面。
優化一,增加成分股數目至100只。恒生指數公司目標于2022年中前通過定期指數檢討,將成分股數目增加至80只而最終數目將固定為100只。
中金公司認為,隨著赴港IPO不斷增多,恒生指數50只左右的固定成分股已經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其截至2020年12月對整體市場的市值覆蓋率已經降至57.6%,成交量覆蓋率甚至降到50.5%,已經不能匹配其市場旗艦指數的地位。
優化二,按七個行業組別挑選恒生指數成分股。為了使恒生指數能夠更均衡地反映香港股票市場,恒生指數成分股將從七個行業組別中選出,目標是使每個行業組別的市值覆蓋率不低于50%。行業組別的構成至少會每兩年檢討一次。中金公司分析稱,目前,恒生指數的選股標準依然以市值和成交額排名為主,輔以行業代表性、財務表現等顧問委員會的主觀考量依據,這雖然能夠使得指數囊括幾乎所有市值最大的藍籌股,但市場結構問題也會導致其對部分“冷門”或“弱勢”行業覆蓋率不足。因此,如果按照這一建議調整的話,有可能會犧牲個別大市值公司,但可以使得行業的覆蓋度更為均衡。
優化三,放寬上市歷史要求。上市歷史要求將縮短至三個月。此舉能為指數適時納入新上市股份提供靈活性。
中金公司稱,恒生指數具有較嚴格的新股“快速通道”納入標準,例如市值在全市場排名前5的超大型新股也需要三個月上市時間才能被納入,而排名25位以下更是要上市滿24個月。這一對大型新股的要求相比國際主要指數如MSCI甚至恒生綜合指數都要嚴格的多,目前通行的快速通道往往是市值滿足一定門檻后,上市后10個工作日即可被納入,這樣可以保證指數最大限度的捕捉到龍頭新股,進而更好的代表市場面貌。
優化四,保留香港公司的代表性。恒生指數公司將維持香港公司成分股的數目為20至25只。指數內的香港公司成分股數目至少會每兩年評估一次。
中金公司研究認為,隨著大型內資公司特別是龍頭中概股的持續回歸,香港本地公司在恒生指數內的權重逐漸由2016年底的45.3%下降至2020年12月的42.2%,該機構預計未來仍會進一步降低。因此,恒生指數公司提出是否保證固定的香港本地公司數量,以維持其對香港本地的代表性。
優化五,對所有恒生指數成分股采用8%的權重上限。所有恒生指數成分股,包括同股不同權/第二上市成分股,將劃一權重上限為8%。此權重上限將同時適用于恒生中國企業指數。
中金公司稱,目前恒生指數中前10位成分股累計權重達61.4%。因此,如果能夠改進的話,一方面有望使得指數內“尾部”公司的權重增加,同時同股不同權和第二地上市公司的占比也有望大幅抬升。
恒生指數公司行政總裁巫婉雯說﹕“優化后的恒生指數將進一步提升其代表性,并使指數變得更均衡及多樣化。建基于恒生指數超過五十年的市場歷史,這次的優化將保持恒生指數為香港股票市場最重要的指標,并繼續與市場同步成長及演變。”
就在2月26日,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布2020年第四季度的恒生指數系列檢討結果,本次季檢結果將于3月15日生效。
根據恒生指數公司公布的結果來看,恒生指數、恒生國企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均出現變化。
1,恒生指數:成分股新納入3只標的,未有剔除,有小幅擴容。
恒生指數此次納入阿里健康(00241.HK)、龍湖集團(00960.HK)和海底撈(06862.HK)3只股票,納入權重分別為0.89%、0.62%和0.58%;無成分股被剔除。調整后成分股由52只增加至55只。
2,恒生國企指數:成分股新納入2只標的,剔除4只標的,成分股數量縮減至50只。
恒生國企指數此次納入碧桂園(02007.HK)和農夫山泉(09633.HK)2家公司,納入權重分別為1.3%到1.2%,此外,權重變化較大還有京東(09618.HK),增加了0.5%。同時,此次調整剔除4家公司,包括海螺創業(00586.HK)、中國石油(00857.HK)、恒安國際(01044.HK)和華潤燃氣(01193.HK),剔除前權重分別為0.75%、0.72%、0.48%和0.45%。調整后成分股由52只重置至50只。
3、恒生科技指數:成分股新納入2只標的,剔除4只標的,成分股數量縮減至30只。
恒生科技指數納入海爾智家(06690.HK)和萬國數據(09698.HK)2家公司,剔除丘鈦科技(01478.HK)、貓眼娛樂(01896.HK)、心動公司(02400.HK)和易鑫集團(02858.HK)。
關鍵詞:
恒生指數
擴容
保持
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