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2月23日消息,當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介紹,當前我國主流的養老方式主要有三種,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目前,90%以上的老年人仍愿意選擇在家養老,但隨著老人失能程度加劇、家庭成員照護時間和精力受限,現實中在家養老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如何既保留家庭的基礎養老功能,又解放家庭成員的照護負擔成為一個難題。
近年來部分地區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中創造性地發展出了“家庭養老床位”,依托養老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家庭適老化改造、專業照料、遠程監測等居家失能養老服務。相當于把養老機構的床位設在家里、把專業服務送到家,既發揮了養老機構的輻射作用,又彌補了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不足的問題,取得了多方面好的效果。
據測算,家庭養老床位建設成本約為養老機構床位建設成本的1/5。以南京市為例,近年來發展了近6千張家庭養老床位,相當于新建約50個中型養老院,政府投入約為建設養老院成本的1/20,花較少的錢辦了大事。
民政部前期對各地探索發展家庭養老床位的做法進行了指導總結。“十四五”期間,將圍繞加快發展家庭養老床位,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提高家庭養老床位在中心城區或老齡化程度較高地區的覆蓋面。
二是進一步規范服務,組織編制行業標準,將家庭養老床位納入養老服務支持政策和綜合監管范圍。
三是進一步加強支撐保障,優化養老機構在社區的布局,加大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拓展智能技術在養老服務的應用。
(原題為《創新養老服務 民政部點贊家庭養老床位》)
關鍵詞:
民政部
家庭
養老
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