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浪潮,對汽車半導體提出更多需求,單車半導體的用量和價值正在大幅提升。智能汽車已成為繼智能手機后,下一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傳統燃油車所需汽車芯片數量為600-700顆,電動車所需的汽車芯片數量將提升至1600顆/輛,更高級的智能汽車對芯片的需求量將有望提升至3000顆/輛,而中國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市場和主要出口國,更是為汽車半導體產業提供了肥沃土壤。
當前我國汽車電子的產業現狀、發展趨勢和提升空間有哪些特點?紫光同芯汽車電子事業部副總經理楊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國汽車電子市場正在穩步增長,有技術積累與創新能力的企業正處在重要發展機遇期:一方面,汽車芯片在車輛安全系統中的重要性將日益凸顯。另一方面,智能駕駛將與操作系統、應用軟件、云端等進行深度融合,實現更高效、靈活的功能。“展望未來,智能芯片的出貨量和裝車率會明顯提升,我國汽車半導體產業對整個汽車行業的貢獻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更高的汽車芯片自主研發力
隨著全球汽車市場的穩步增長和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舒適性需求的不斷提升,汽車芯片行業正在快速發展。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其汽車電子市場也呈現出蓬勃發展勢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具體來看,市場對汽車芯片的算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標準,這將進一步推動半導體企業研發具備更高安全性、更快實時響應能力的汽車芯片產品。具有?算?、?實時性、?功能安全以及高信息安全的芯片,已經成為智能汽車必需品。
楊斌認為,汽車產業的競爭力正在逐漸向汽車電子尤其是芯片的自主研發能力轉移,國內汽車芯片有望在新一輪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當前,國產汽車控制類芯?已經得以部分應?,一些國內企業已經實現汽車控制類芯?量產。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安全汽車芯片將進一步實現量產出貨。”
有必要清醒地認識到,國產廠商依然任重道遠。在楊斌看來,在汽車電子行業尤其是智能網聯、新能源等細分領域,盡管國內企業自主研發水平和市場份額都在快速提升,但整體上仍處于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階段。“以汽車核心控制器芯片為代表的高端芯片受起步晚、研發周期長、技術門檻高等因素影響,還有明顯的缺位,其開發難度非常大,對性能、安全以及整個生態的要求都比較高,需要芯片公司在技術上不斷積累攻關,研發出的芯片要能經受各種嚴苛的檢測和路試,還需要不斷千錘百煉。”
“要盡快彌補差距,需要芯片廠商與主機廠密切地合作,因為芯片越用越好,不斷迭代才會越來越好。”楊斌說:“目前,國產汽車芯片的產品經過不斷的迭代,已經完善和提升了許多,并且在很多知名品牌的汽車上得到了驗證和應用。”
相比較于供給側的迭代創新,汽車的需求側也在深刻轉型中。楊斌認為,以前傳統的汽車消費觀念主要關注動力性、經濟性、駕駛性等;現在則更加關注智能化和網聯化,以及自動駕駛能力等。“也許未來消費者會更加關注汽車控制核心芯片是哪家生產的,操作系統是什么樣,會像購買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一樣來做消費決定。”
一個已經形成的共識是,未來汽車智能化對于汽車芯片將提出更高要求。楊斌認為,未來的智能汽車首先要全面提升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水平,保證用戶在駕駛汽車過程當中的人身安全和個人數據安全;其次是車輛的智能化水平升級,不僅要考慮汽車硬件芯片和軟件操作系統協同發展,還要考慮到云端互聯。這些要素都將更加智能化地融入到整個智慧城市體系當中去,形成重要節點。
國產突圍的紫光實踐
紫光同芯的實踐或是國產汽車半導體廠商近年來整體突圍的一個縮影。
作為清華大學孵化的科技企業,紫光同芯深耕安全芯片領域23年,始終致力于打造高安全、高可靠的解決方案,并依托二十多年來研發和量產的經驗不斷開辟新賽道。從2019年至今,紫光同芯深入拓展汽車電子前沿領域,已形成以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為基礎,逐步覆蓋周邊配套產品的業務布局,相關汽車電子業務已導入多家頭部主機廠商。目前,紫光汽車芯已在發動機&變速箱、新能源主驅&BMS、線控底盤、ZCU、ADAS域控、數字鑰匙、T-BOX、V2X、網關等汽車核心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今后將繼續完善電源芯片、驅動芯片、智能傳感等一系列汽車芯產品,打造全棧式芯片組合方案,全面助力智能汽車場景安全落地。
以汽車控制芯片為例,紫光同芯推出國內首款Arm Cortex-R52+內核ASIL D MCU的THA6系列,全面對標國際大廠。該產品擁有出色的實時性和多核性能表現,在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均具有顯著優勢,能滿足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在動力、底盤、車身、智駕等需要高安全特性的應用需求,同時可支持域控制器、區域控制器等新的應用場景。
汽車安全芯片方面,紫光同芯打造了滿足車-云-端安全性的數字鑰匙整體解決方案、基于中國首獲CC EAL6+認證芯片的車聯網安全解決方案、車載eSIM解決方案等,該系列產品已在多家主機廠和Tier1大規模量產。
功率器件方面,紫光同芯自主研發的系列產品技術先進,支持多種封裝,滿足高可靠性需求的同時具備超高性價比,為汽車“新四化”持續賦能。
值得一提的是,從行業標準方面看,我國汽車電子產業更多沿用歐美標準。但紫光同芯近些年參與和起草了一些國內自主技術標準,包括汽車信息安全標準、道路車輛功能安全標準等。“中國汽車行業已經形成了完善產業鏈,品牌自主化、國際化正處于快速發展期,身處其中,紫光和整個汽車電子產業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楊斌如是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