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寶安區政務人工智能實驗室第一次聯席會議在北京清華大學順利召開,清華大學、騰訊、南威軟件、武漢大學等相關單位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就人工智能在政務領域的應用進行了深入探討,并聯合制定了《寶安區政務人工智能實驗室“新數據、新治理、新應用”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動數字政務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實現“即問即批”“高效辦成一件事”,助力寶安區高質量發展。
寶安的“新數據、新治理、新應用”是什么?簡要來說,“新數據”是指構建AI精準數據資源體系,大規模建設數據元件和數據產品,搭建公共數據服務門戶,實現服務申請、服務授權、應用監測管理閉環;“新治理”是指大規模使用AI開展數據治理工作,包括六種聯接治理、導則治理、安全治理三個方面,實現跨業務場景數據的最大化關聯、治理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數據產品使用可溯、去向可查、行為留痕;“新應用”指以“數據要素+AI”重新定義應用,對業務對象、規則、流程進行全面數字化,形成數據驅動AI、AI驅動業務閉環,打造“數據飛輪”,為挖掘公共數據要素價值、助力推進基層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圖1 寶安區公共數據飛輪
《寶安區政務人工智能實驗室“新數據、新治理、新應用”三年行動計劃》是寶安吸收以往工作經驗,與時俱進對政務服務改革和數字政府建設工作的新探索、新實踐,面對行動計劃如何落到實處的問題?寶安區以“審批事項服務化、服務事項流程化、流程建設數字化、數字治理智能化、智能平臺可視化”的“五化”來步步為營、推進落實。以寶安區針對企業服務搭建的“親清政企服務直達平臺”為例,未來企業辦事人在平臺上無論是咨詢政策法規,還是辦理業務,僅需簡單的人機交互,即可獲取詳盡解答,一站式完成政策申報、秒批等一系列流程,咨詢即可申請,申請即可秒批,實現政務服務“即問即批”,真正意義上讓“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地見效。據了解,寶安區親清政企服務直達平臺自2022年1月平臺上線以來,已累計啟動政策項目申報216項,收到企業政策申請18986筆,撥付金額超42.6億元,其中秒批資金率占68%,惠及企業6211家。
一、實現審批事項服務化,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企業辦事不問人。寶安區親清政企服務直達平臺通過對企業特征、政策特征進行精準識別和適配,智能分析出符合政策條件的企業名單,主動向企業推送個性化政策紅利,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實現政策直達企業、企業辦事不問人,推動惠企政策應享盡享、快速兌現,目前已累計向企業精準推送政策信息8萬余條。
二、實現服務事項流程化,服務更規范、更高效、更透明,企業辦事不求人。在寶安區親清政企服務直達平臺提供全區產業扶持資金政策的統一發布和申報入口,實現政策從發布到審批的全流程線上辦理。通過規范政策資金的行政審批流程,平臺形成受理、審批、反饋的業務閉環,減少大量中間環節,解決審批多、評估多、耗時長等問題,極大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同時,平臺規范化的業務流程使責任分工落實到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身上,減少企業與政府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讓服務工作更加公開透明。相關經驗被國務院《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簡報》刊發推廣。
三、實現流程建設數字化,轉意識、轉方法、轉模式,企業辦事少用人。寶安區為更好的服務群眾和企業,在意識、模式和方法上全面向數字化轉型,構建企業全要素的數字空間。服務對象數字化,構建全區1500項要素的企業數字畫像,梳理733項企業標簽,構建256項要素的政策畫像,梳理124項政策標簽;辦事流程數字化,完成政策申報條件的數字化拆解,企業畫像和政策畫像在流程上邏輯關聯,實現政策匹配精準推送;辦事規則數字化,減少人工參與規則流轉,實現1萬余件政策審批流程的“秒批”,讓企業“少填、少報、快速兌現”,提高部門審批效率。新華網于2023年10月16日就平臺發布相關報道《企有所需政有所為打造數字供應鏈政務服務的“寶安模式”》。
圖2 企業全要素數字化
四、實現數字治理智能化,智能咨詢、智能匹配、智能審批、智能評估,企業辦事不等人。基于寶安區“人工智能中臺”“政務行業大模型”等技術平臺,全面實現多維度辦事并行。寶安區親清政企服務直達平臺為企業政策咨詢提供智能客服服務,上線企業政策智服模塊,通過對話方式幫助企業快速了解政策、進行政策申報、查詢進度等,簡化流程,提升效率;為政策直達提供智能匹配服務,構建企業政策匹配關聯算法,實現政策精準匹配企業;為流程審批提供智能審批服務,推出政策智能申報、政策智能“秒批”、政策決策樹審批功能,讓申報、秒批、審批等實現多線并行,提升審批效率;為企業融資提供智能評估服務,模擬融資預授信額測算預分析,幫助企業及時測算信貸額度,享受融資便利,為企業發展助力。“寶安區人工智能中臺”方案在第十屆“云鼎獎”評選中榮獲“2022 - 2023年度AI創新獎”。
五、實現智能平臺可視化,讓數據可見、流程可視、結果可查,企業辦事不找人。寶安區親清政企服務直達平臺深化CIM+企業服務應用,基于寶安區全時空新型地理新型服務平臺(即寶安區CIM平臺),構建CIM+企業數據一張圖、CIM+政策審批一張圖、CIM+產業空間一張圖等應用場景,實現企業資金、訴求等數據可見,辦事流程節點透明可視,辦事結果、狀態等明確可查。寶安區CIM平臺被評為中國互聯網協會數字孿生技術應用工作委員會2023年數字孿生城市典型案例。
2023年5月17日,親清政企服務直達平臺上線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項目,將項目申報時間、資質標準等政策信息數字化錄入。平臺運用沙盤推演,結合政策畫像和企業畫像,分析出匹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標簽的企業名單,通過站內信和短信,將政策精準推送給企業法人和經辦人。深圳某科技股份公司的劉先生根據收到的政策短信登錄親清政企平臺,通過智能客服快速了解政策和申報流程后,立即在線上提交項目申請資料,完成項目申報,平臺對該公司的榮譽資質、注冊地、統計關系、信用等信息進行快速核查,自動秒批通過了申請,整個過程只用了17分鐘。根據程序進行公示后,該公司如期獲得了政府撥付的資助金50萬元。“整過審批過程十分迅速,我可以在親清政企平臺上查看實時進度,非常方便,也讓我心里特別有底!”劉先生這樣說道。
寶安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寶安區政務人工智能實驗室“新數據、新治理、新應用”三年行動計劃》順應數字時代政務服務改革的趨勢,推動政務服務由人力服務型向數字服務型轉變、由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轉變,讓辦事流程最優化、辦事材料最簡化、辦事成本最小化,有利于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多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政務服務,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地見效。”
總的來說,《寶安區政務人工智能實驗室“新數據、新治理、新應用”三年行動計劃》是深圳市寶安區政務改革的重要舉措,它標志著寶安區政府公共數據治理正式邁向AI時代,同時也為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和全國政務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