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言(MarcelGranet,1884-1940)是法國漢學里程碑式人物,他的研究成果對中國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將宗教社會學、民俗學應用于《詩經》研究,對現代中西方《詩經》學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中國古代親屬關系研究直接啟發了列維·施特勞斯;他的中國神話研究深刻影響了杜梅齊爾;他的中國宗教史、社會史研究影響了莫斯、布洛赫;他的《中國人的觀念》(LaPenséeChinoise)成為了西方了解中國人精神世界的重要著作。
葛蘭言的學術淵源可以追溯到他的漢學老師沙畹。沙畹是法國漢學界的先驅,他兩次造訪中國,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考察。他的研究成果包括《泰山志》、《中國兩漢石刻》、《華北考古圖譜》等,對葛蘭言的學術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沙畹在《史記》的翻譯與對古代中國山川祭祀的研究中開始了他的漢學生涯,他的譯注《司馬遷史記》、《古代中國社神》對葛蘭言最有影響。葛蘭言的博士論文從上古的山川節日慶典和土地崇拜開始,深受沙畹在文獻學、宗教學和歷史學三方面的影響。
葛蘭言在三年的漢語學習中,深受沙畹的影響。沙畹的對文獻社會作用的研究與葛蘭言的社會學方法契合,他的研究中重視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古代婚喪儀式;沙畹的泰山神、土地神研究為葛蘭言的“節日圣地”研究提供了基礎;沙畹的上古史與傳說研究以及對孔子祭祀與中國人對偉人的崇拜觀念的課程,對葛蘭言的《中國古代的舞蹈與傳說》的寫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葛蘭言幾乎完全繼承了沙畹對中國上古史、原始宗教和先秦文獻的重要觀點,同時融入了法國社會學理論和方法,為中國古代宗教史的發現提供了許多新材料,對中國文明起源進行了深刻的探索和新穎的闡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