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全應科技研發的國內首套面向熱電聯產機組的全自動化智能調控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引發行業持續熱議。與此同時,由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智庫創新發展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全應科技聯合舉辦“智能調控 自動運行”數字能源高質量發展圓桌對話舉行,國聲智庫執行主任、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合作發展委員會執行主任徐蘊峰,中國能源傳媒集團主任馮義軍,全應科創始人兼CEO、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合作發展委員會執行主任夏建濤博士,全應科技CTO黨海峰等以黑龍江新昊熱電智能調控系統的成功運行為契機,從多維視角就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分享真知灼見。中國電力報、浙報集團潮新聞等知名媒體平臺記者參與對話。
談及黑龍江新昊熱電上線的全應科技智能調控系統,夏建濤博士表示,中國燃煤熱電聯產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傳統的基于人工專家經驗的調控方式轉變為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自動化的運行方式。繼黑龍江新昊熱電,全應科技智能調控系統還將在浙江、山東等多個省市的熱電企業實施投用,引領全國燃煤熱電聯產機組走向深度智能化。
據全應科技CTO黨海峰介紹,目前智能調控系統是全應科技的第五代核心產品。全應科技致力于將數字智能科技與燃煤發電技術深度融合,為熱電行業提供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整體解決方案。第一代至第四代產品屬于半自動化,通過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精度的不斷提高,朝著整個機組的生產效率提升至最高水平的方向演進,實現節能降碳的核心價值訴求。隨著人工智能模型更加準確、穩定,第五代產品完全實現了人工智能的自主決策和自主控制。
黨海峰表示,這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全應科技的前四代產品已經服務全國13省市超過50家的熱電企業,積累了大量生產場景,具備從第四代演進至第五代的條件,從數據到模型到控制管理的閉環得以建立。同時,對于行業高度關注的安全性問題,黨海峰認為,在實現智能控制之前,熱電企業的基礎安全已經實現。上線智能調控系統,在智能化技術的加持之下,對原有的生產安全進行疊加,進一步提高了系統運行的平穩性和安全性。
談及全應科技未來的發展方向,夏建濤博士表示,隨著國內面向熱電聯產機組智能自動化運行方面最先進的智能調控系統的落地,接下來全應科技還將繼續打磨數據模型,提高算法精度,進行系統的持續優化。另一方面,除了燃煤發電系統本身要實現高效低碳轉型升級之外,行業還需要把煤電和新能源深度融合發展,實現多能互補、源網協同、供需互動、智慧用能。但目前我國的煤電與綠能、儲能之間還沒有形成有機的結合和精準的聯控。要建立新型能源體系需要建立全方位端到端的能源體系數字大腦,及時預測風光,精準調控煤電,高效使用儲能,實現煤電、綠能、儲能三者之間的精準協同,大幅提高綠能上網電量,有效低煤炭使用量,規模化減少碳排放量。全應科技未來需要將智能調控技術賦能新型的能源體系,實現能源生產與消費更清潔、更低碳、更安全、更高效。
新型能源體系的構建,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國聲智庫執行主任、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合作發展委員會執行主任徐蘊峰在對話中提出,要發揮智庫在政策研究、戰略資源整合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助力企業與各地區各省市的能源機構、高校、科研機構、智庫等建立對接渠道、形成高效合作,聯動各方力量、優質資源共建數字能源共同體平臺,以系統思維全面構建數字能源生態新格局,探索生態共生機制,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與能源行業深度融合,為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以及實現“雙碳”目標作出貢獻。
對于媒體在雙碳背景下如何為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中國能源傳媒集團主任馮義軍表示,作為媒體尤其是行業媒體,在傳播引導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責任和作用,有責任去主動了解行業內包括全應科技在內的創新企業研發的先進技術,向社會各界進行分階段的持續傳播,為我國能源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媒體力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