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比較喜歡混剪,總是喜歡將自己看過最好看的電影做一個合輯混剪。
有時候,我剪一部片子可能需要好幾個星期,除了懶,還有以下幾個原因,但我覺得是好習慣。
一、找合適的音效和視頻素材
我從來不缺音效素材,正因為太多音效資源,反而很難找到我覺得合適的音效。因為很多音效是國外的,命名自然也是英文的,我要打開每個壓縮包,挨個試聽。說實話,這是一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你可以想象,帶著耳機試聽一天的音效是多么痛苦,頭昏腦脹,整個人都感覺是懵逼的。
所以找素材是個苦逼活兒,特別像我這樣有強迫癥的,稍微不如意就斃掉重新找。
二、了解素材
做剪輯,首先要了解你的素材,如果你剪的是故事片,你要清楚整個故事情節;如果你做的是混剪,你也要先看一遍你的剪輯素材。我做混剪的話,一般都會選取自己最熟悉的影片素材,因為看過,所以知道劇情的開始、發展、高潮和結束。我也會一遍又一遍試聽音效,感受音效帶來的情感變化,這有利于我們剪輯時更好的匹配鏡頭和音效。
三、做標記
善于使用M鍵做標記。我剪輯習慣就是預覽音效的時候,在音頻軌道上打上標記并注釋,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了解音效不同階段的變化,是平緩,是激昂,是歡快的還是悲傷的。當然也可以應用到視頻上,標記從哪兒到哪兒劇情是什么樣的。
標記注釋后,以便我們更好的匹配對應的鏡頭,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剪輯的效率。
再給大家分享一下我一直在用的剪輯軟件——萬變制作器,相比于 PR 來說,這款軟件對電腦配置要求比較低,輸出速度快,畫質也高;比 PR 容易上手,比較適合新手;支持的視頻格式非常多;除了剪切、合并、旋轉、裁剪、倒放這些基礎功能以外,軟件還提供了文字語音互轉、現場配音&音效、視頻摳圖、綠幕效果等高級功能。
如果你想做短視頻,閉著眼睛選它就好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