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兩位數下滑,但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卻逆勢增長。
國家統計局3月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21萬億元,同比名義下降20.5%,上月則同比增長8%。
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為同比下降43.1%至4194億元。1-2月,多數消費者被困家中,餐飲行業遭遇巨大沖擊。商品零售收入同比下降17.6%至約4.79萬億元,其中珠寶、汽車、家具成為銷售額下降最多的實物消費品類。
今年前兩個月,電商領域增速較2019年出現大幅回落。1-2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包含實物商品和虛擬服務類商品)約為1.37萬億元,同比下降3%。其中,實物商品的網上零售額約為1.12萬億元,同比增長3%,2019年則同比增長了19.5%。
“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的增速還是可以的,在預期之內。”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對36氪表示,“現在大家都從線下轉到線上消費,電商行業整體是受益的,理論上應該漲更多。沒有大漲是因為疫情對物流的影響非常大,再有就是品類結構差異,汽車、家電等大件大家都不消費了。預計整個電商市場的銷售額到3月份的時候會恢復較快增長,4月、5月加速,2020年全年電商銷售額將有望增長30%。”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的具體類別方面,消費者吃和用的商品1-2月分別增長了26.4%和7.5%,穿的商品則下降了18.1%(2019年為增長15.4%)。這或將特別影響阿里。“阿里以服飾品類為主,線上線下的合計份額達到50%左右,服裝賣不動,阿里一季度的財報可能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李成東告訴36氪。
為了刺激消費,3月13日,發改委、工信部等23個部門聯合發布了19條關于促進消費擴容的舉措,明確要加快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
在此背景下,券商機構看好電商行業的發展。中信證券在3月15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建議投資者關注電商這類疫情影響相對較小甚至利好,且長期格局清晰的行業,重點推薦關注美團點評、拼多多、京東、阿里巴巴等互聯網消費類公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