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邊眼鏡,親切的聲音,豐富的肢體動作,正在電腦前授課的張東慧是輕輕教育的一名在線老師。疫情期間,在線教育需求爆發,網課幾度登上熱搜,作為專業的在線課老師,張東慧的網課量比平時翻了幾倍,幾乎從早上8點持續到晚上8點。
為了能“抓住”屏幕那一頭的學生,張東慧的聲音語調、肢體動作等都必須跟線下真實課堂的老師不一樣。“我們要時刻吸引孩子注意力,雖然是坐著上課,但是一天下來非常累。”
目前,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地的開學上課相繼被按下暫停鍵,誰也不曾想到,這個春天,屏幕變黑板、老師成主播。在教育部門“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號召下,全國大中小學、課外機構都把課堂搬到了線上,大大加速國內在線教育的發展。
25日,上海中小學在線教育首節試播課開播。按照“同一學段、同一課表、同一授課老師”的原則,全市各學段、各學科一千多名優秀骨干教師按照課程標準錄制相關課程。這些課程以電視播放為主,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每個年級一個頻道,除了首播外,還會安排重播。
輕輕教育CEO劉常科表示:“這次上海市做得非常好,組織了一些教育行業資深的老師,做很多公開課,這些課程可以讓全上海的孩子去學習,這樣的話其他的老師可以起到一個輔導的角色,這樣做一個匹配互補,我覺得對教學成果起到一個非常大的幫助。”
“這次線上教學主體還是我們原有的公立學校,將線下課程搬到線上,這個對我們整個國家的教育體系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通過這次挑戰也能獲得很大的提升。這個提升有兩方面,一是從教學的方式方法,線下的教學怎么能適應在線教學;第二個就是技術產品,技術如何支撐授課的要求。”劉常科說道。
其實,在線教育并非新鮮事物,上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進入中國,國內多所知名中學開設的網校,開啟了中國在線教育的序幕。進入2000年,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在線教育的工具、平臺等開始涌現。2010后,隨著移動互聯網浪潮的興起,以互聯網公司為主專業在線教育機構大批量誕生,市場也越來越垂直細分。
但在這次疫情之前,在線教育仍然不是教育的主流,疫情為在線教育的發展按下了快進鍵。劉常科分析道:“如果沒有這次疫情,線上教育的發展還將有一段過程,但這次疫情讓所有用戶強制性地做了一個在線教育的體驗,并且是長時間的體驗。而疫情結束以后,到底是線上教育適合小朋友還是線下適合,該選擇哪種形式的在線課,家長的選擇將會非常清晰。”
上海一名二年級小學生小樂的媽媽這段“家里蹲”的時間里,跟著孩子一起體驗了在線課程。小樂媽媽說,“以前不知道網課還有這么多種類型,這次都體驗了一輪,現在看來還是小班課和一對一比較合適我們這種年齡小的孩子。”
據悉,疫情暴發后,學而思、猿輔導等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其單日同時在線流量超500萬人。釘釘方面也表示,目前已有1200萬學生、2萬多所學校加入了“在家上課計劃”。
擅長在線一對一和在線小班課的輕輕教育即將其在線課堂向全行業免費開放,一個月內已免費搭建了超過40萬個在線課堂。
劉常科表示:“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這波疫情讓家長已經全部接受在線教育是怎么回事,等線下教育恢復了,在線教育還留得住多少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未來,在線教育或將改變整個教育形態,即使不能完全取代線下,也將成為線下教育的重要補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