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19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的“安全分論壇”座無虛席。
在多位與會嘉賓看來,無論是全球接近44ZB(1ZB=10億TB=1萬億GB)的數據規模,還是2018年十大數據安全事件中高達7.05億條的數據泄露量和386萬美元的企業平均損失,都彰顯出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的緊迫性。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賽迪”)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高丹在會上表示,2018年全球網絡安全市場規模達到了1264.928億美元,預計2021年將超過1600億。與火爆的產業現狀相比,中國的網絡安全人才缺失嚴重,尤其是戰略安全和法規人才缺失度較高。
當前網絡安全人才成本
過去一年,全球網絡安全市場震動頻頻,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許多知名企業都遭遇了重大的數據泄露事件,其中不乏Facebook、國泰航空、萬豪酒店等被公認擁有強大技術團隊的明星企業。而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的出臺更是給全球企業都戴上了“緊箍咒”。
賽迪在2月發布的《2019中國網絡安全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中預測,未來幾年中,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全面普及,網絡安全市場會保持穩定上漲的趨勢。據高丹介紹,2018年,全球網絡安全市場規模達到了1264.928億美元,預計這個數字到2021年將超過1600億。
聚焦中國,《白皮書》提到,2018年中國網絡安全市場整體規模達到495.2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926.8億元。與此同時,2018年網絡安全產業的融資規模超過72億,同比增長38%。
“我們規模的增長遠遠大于融資規模的增長,企業的融資規模越來越大,也說明了市場越來越看好網絡安全產業”。但高丹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人才是網絡安全發展最重要的因素,而中國網絡安全人才遠遠達不到產業需求。
她提到,現在全國有116所學校,每年提供16萬人次的畢業生,但是中國的需求量是70萬人次,到2020年底整個需求量將達到100萬人。
“這個數據的分享比不上各位老總自己的直觀感受,在這個互聯網的關鍵節點上,大家都已經知道,我們現在人才的成本是一萬一天”。除了數量上的缺失以外,高丹還指出,其中戰略安全和法規兩方面的人才缺失度尤其高。
90%的企業把數據放在云上更安全
根據高丹對整個網絡安全產業發展趨勢的研判,網絡安全市場的范圍會呈現橫縱雙向擴展的模式,產品和服務也將推陳出新。她重點提到,正在飛速發展的物聯網將面臨安全的問題,到2021年,整個工業信息安全市場的規模會達到200多億元。
“2017年全國工業信息安全規模是35億元,但是對于一個(規模)將近8000億的互聯網市場來說,占比實在太低了!”她指出,這是因為一般情況下,制造類企業對網絡安全的意識十分單薄,僅限于他們的管理體系中,對安全生產的關注幾乎為零。
她認為,隨著國家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戰略地不斷推動,企業將逐漸認識到安全防護的重要性,實現從IT(信息技術)防護到“IT+OT(運用技術)”防護的轉變。
未來的另一大趨勢是云安全市場前景廣闊,包括云安全和安全產品服務和云環境防護。“我們認為,未來幾年(云安全市場)的增長會超過30%——對公有云的企業,建議構建安全的防護體系,對私有云,要推出全方位的解決方案。”高丹說。
針對有些企業對數據放在云上可能被云服務商利用、比放在本地更不安全的擔憂,騰訊安全副總裁黎巍結合自身經驗回應稱,云平臺上每一個廠商的數據都是私有的,平臺更多的是提供基礎的運營能力。
“本身我們沒有這種想法和動力碰這些數據,這是作為服務商的底線,不然以后誰敢用你的平臺?”他強調,云服務商具備比一般企業更強的安全體系,有更強的安全儲備和能力,因此他認為90%的企業一定是選擇把數據放在云上更安全。
青藤云安全CEO張福則從企業發展的角度說明了緊守底線的重要性。他認為,對于企業來講,商業能力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收集消費者的數據,但企業必須明白的是,“這個數據不屬于你,只是客戶把數據放在你這里,是對你的信任,我們是有責任去保護好這些信息的。”
采寫:南都記者蔣琳 發自昆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