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工業互聯網”成為“熱詞”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無獨有偶,在去年(2018年)的一場“北斗+智能制造”高端峰會——南京北斗衛星導航應用博覽會暨北斗高峰論壇上,以劉經南、金雙根、景貴飛等院士學者為首的專家代表團也提出了相同的產業發展概念——即以“北斗賦能智能制造更精準”為主要思路,結合5G、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科技概念,打造中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那么,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該怎樣融合“北斗+工業互聯網”這一超前概念呢?
首先,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和核心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融合起來,在這其中,高精度定位及準確授時將起到關鍵作用,這二者正是北斗系統相比于其他GNSS系統較為突出的優勢之處;其次,工業互聯網可以幫助制造業拉長產業鏈,形成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互聯互通,從而提高效率,推動整個制造服務體系智能化。跨地域精準定位,協調同步,監控監測,北斗系統勝任完全沒有問題;最后,工業互聯網還有利于推動制造業融通發展,實現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跨越發展,使工業經濟各種要素資源能夠高效共享,提高效率,促進創新,結合“北斗+智能制造”新概念,可以更好的推動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推動國內實體經濟騰飛。
“北斗之父”孫家棟院士曾說過:發展北斗衛星,要做到‘天上好用、地上用好’!要融合
互聯網應用,真正的服務大眾。
那么如何促進北斗科技融合應用,借助工業互聯網大潮,助推制造業發展呢?
在6月4日—6日于江蘇南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南京)北斗衛星導航應用博覽會也許會給您答案。本次高峰論壇,“北斗+智造”將成為大會主要議題,圍繞如何打造“北斗+應用”終端產品市場,提高北斗系統使用率、覆蓋率,使北斗應用服務大眾,進而服務全球,劉經南、周成虎、景貴飛、金雙根、李廣俠、徐穎等一大批院士及優秀專家將分別登臺,闡述自身觀點,并作學術報告。為工業互聯網大潮下的北斗產業及智能制造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為社會各界人士答疑解惑,評估產業前景。展會現場將開設媒體采訪區,歡迎媒體人士前來采訪提問,展會還將采用現場直播的形式,面向全網全國觀眾,與大家一道,共享這場席卷全國的科技盛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