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領域近來“烽煙再起”。新版微信增加了“視頻動態”功能,鼓勵用戶用短視頻溝通交流。1月15日,3款新社交APP上線,字節跳動、云歌人工智能和快如科技分別推出多閃、馬桶MT、聊天寶,多閃主打短視頻,聊天寶鼓勵錄制短視頻消息。
這是近年來我國短視頻社交迅猛發展的一個縮影。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幾年內,短視頻將帶來大量的商業機會,流量變現、內容變現將有更多機會可以成為現實。
在短視頻企業競爭加劇的同時,監管層面的動作也同樣引人關注。近期,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了《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下稱《規范》)和《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下稱《細則》)100條,針對目前短視頻領域的不足和薄弱環節,從平臺管理和內容審核方面進行規范。
知名互聯網行業分析人士丁道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評價道,這幾年短視頻發展迅猛,對其監管也陸續出臺了不少行業管理規定和條款等。可以說,對短視頻行業,乃至整個內容生產行業加強監管,是大勢所趨。
先審后播 審核更加嚴格
《規范》要求,網絡短視頻平臺應建立總編輯內容管理負責制度,并實行節目內容先審后播制度。包括標題、簡介、彈幕、評論在內的內容都應經審核后方可播出。
同時,《規范》明確,網絡短視頻平臺應當建立“違法違規上傳賬戶名單庫”,并實行信息共享機制。被納入其中的用戶,各網絡短視頻平臺在規定時期內都不得為其開通上傳賬戶。
新規還指出,網絡短視頻平臺應當履行版權保護責任,未經授權不得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電影、網絡劇等各類廣播電視視聽作品;不得轉發UGC上傳的電影、電視劇、網絡電影、網絡劇等各類廣播電視視聽作品片段等。
在技術管理規范中,《規范》則強調應當合理設計智能推送程序,優先推薦正能量內容;建立未成年人保護機制,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
此外,《細則》中明確了網絡短視頻內容的審核基本標準。其中,《細則》規定了網絡播放的短視頻節目及其標題、名稱、評論、彈幕、表情包等,其語言、表演、字幕、背景中不得出現的21類內容。比如不得出現損害國家形象的內容;不得出現損害革命領袖、英雄烈士形象的內容;不得出現侮辱、誹謗、貶損、惡搞他人的內容等。
南華大學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副教授歐陽愛輝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該規范主要亮點在于建立了總編輯內容管理負責制度、實名認證管理制度、先審后播、“違法違規上傳賬戶名單庫”的信息共享機制等一系列制度,有效加強了監管,保證了互聯網傳播的健康有序。
在丁道師看來,新規中對于監管方面有很多規定,其中,先審后播是此次新規中最核心的亮點。
“先審后播制度能夠有效加強短視頻監管,保護未成年人甚至一定程度起到網絡著作權保護作用。但該制度關鍵在于如何具體落實。短視頻數量龐大,而且很多短視頻是否內容違規例如究竟是美化負面形象還是適度網絡惡搞,這些還需要具體甄別,所以該制度關鍵在于如何落實。”歐陽愛輝說道。
促進行業長遠發展
對《規范》和《細則》的發布,業內人士認為,相關規定有助于推動企業加強管理和內容審核能力,有助于凈化短視頻平臺的環境。
也有部分人士提出質疑:每天都會在平臺出現大量短視頻,更有海量的評論和彈幕,新規里的規定較為嚴格,尤其是先審后播的提出,是否影響到平臺本身發展?
丁道師認為,新規短期內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短視頻內容數量的增長,但是長遠來看,是利大于弊。
中研普華研究員揭小蘭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先審后播”對視頻內容進行規范可以有效防止惡俗視頻、文化流傳出來,從最源頭切斷傳播來源,當然這需要平臺審核人員的嚴格把關,切勿糊弄,這樣才能使得短視頻長久健康發展。
信達證券文化傳媒行業首席研究員溫世君也向記者指出,一旦行業監管缺位,就很有可能導致一些采用不正當競爭手段的市場主體,用違法、違規的方式取得市場地位,積累資本。一些守法、合規的市場競爭主體,反而因此被擠出短視頻行業。長此以往,行業不僅將充斥著違法違規的內容,更將在這些不正當競爭者占據市場優勢地位之后,讓整個行業失去發展、創新的活力,陷入結構性增長困境。
根據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6.09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5.94億,占比97.5%。預計全年短視頻行業的市場規模超過118億元,同比增長106%。
而在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由于缺乏監管,短視頻平臺在內容發布方面出現了不少問題。對于短視頻的內容監管,成為制約短視頻生存發展的掣肘。
丁道師表示,規范和細則發布的背景就是,短視頻傳播過程中出現很多虛假的、違規的、打擦邊球的內容,還有一些標題黨。為了積極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營造網絡環境的清朗空間,規定和細則相繼出臺。這也是為了讓整個行業回歸健康發展軌道的重要行業性規范。
歐陽愛輝指出,《規范》和《細則》的出臺,對我國短視頻領域的健康發展有著明顯的規范和促進作用。《規范》內容較詳盡,《細則》則對具體審核標準予以明確化,能夠極大地加強短視頻監管,凈化短視頻傳播環境。
“內容為王”仍是終極信條
事實上,從2018年起,相關部門頻頻出手,通過約談、整改、下架等方式,給短視頻行業“降溫”。尤其是“劍網2018”行動,更是對短視頻行業集中整治,規范其發展。根據政策要求,不少短視頻平臺已經建立了審核機制和團隊。
揭小蘭認為,在2018年對短視頻行業整頓的基礎上,《規范》和《細則》的發布進一步促使網上網下統一導向、統一標準、統一尺度,能夠使網絡環境更加健康積極,維持網絡秩序。
需要指出的是,受訪專家也提到,對于未來短視頻平臺來說,《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和《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屬于行業內部規范,在本行業自治領域依舊具備相應效力,理當遵守,加強對短視頻的管理。但是,考慮到這些行業內部規范法律效力相對較低,未來我國宜更多通過制定專門性法規來進一步完善。
也有專家認為,盡管兩個文件屬于協會下發的行業規范,并不是行政法規,但同樣可以起到監督作用。
丁道師建議,不僅行業協會出臺規范和細則,相關企業和平臺運營主體也應該秉持行業底線和道德觀念,不應該僅為了流量,為了點擊量,故意放縱打擦邊球的現象。因此,從根本上來講,在法律之外,相關企業和品牌方應該首先自律起來。
溫世君強調,相對于傳統的影視行業,短視頻行業的市場競爭更加充分,市場準入門檻相對不高。這就導致整個短視頻行業市場參與的主體眾多,打法各異,競爭手段也各不相同。充分競爭的短視頻市場保證了行業的自由進入,促進了行業的創新和行業參與主體的積極性,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導致一些市場主體為了獲得市場份額和經濟利益,采取一些不正當的競爭手段。而行業自律的目的,正是要實現這兩者的平衡:既要鼓勵競爭,又要抑制不正當競爭。
此外,揭小蘭還提到,短視頻平臺想要長久發展,“內容為王”仍然是終極信條。高質量的內容對平臺的帶動作用很明顯,像B站等視頻網站與Discovery合作、好看視頻引進Zoomin.TV等優質內容,就是要通過形成優質內容布局,突出差異化,也為自己原創IP打下基礎。此外,算法推薦是核心競爭力,可以提升用戶的沉浸感,如果算法不夠先進,用戶畫像不精準,內容與用戶的匹配就會出偏差。如果不發展算法能力,短視頻應用還是兇多吉少,因為難以培養用戶黏性。AI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除了更好地將人與信息匹配起來,AI還會更深度地參與以后的短視頻生產、審核、分發全鏈條。記者 趙碧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