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稱,東南亞最受歡迎網約車應用Grab即將在2018年底前完成自己30億美元的融資目標,以求在這個擁有6億多人口的重點地區擊敗其他競爭對手。
“在新年鐘聲敲響之前,Grab今年的總融資額將達到30億美元。”Grab總裁MingMaa在周二接受CNN采訪時說道。
Grab表示,截至現在公司今年H輪融資總額已經達到了27億美元,這一數字刷新了東南亞初創企業的融資記錄。其中,Grab今年6月首次宣布獲得豐田10億美元融資。隨后,一系列機構投資者紛紛加入,幫助這一融資規模實現翻番,達到20億美元。這些機構投資者包括奧本海默基金公司(OppenheimerFunds)、平安資本、未來資產(Mirae Asset))旗下Naver Asia GrowthFund、光速資本(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和Macquarie Capital。
但這家總部位于新加坡初創企業的融資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前達到至少30億美元,并在近期又新增了一個戰略投資方,即泰國第三大銀行“泰華農民銀行”(Kasikorn)。消息稱,雙方已達成價值5000萬美元的戰略合作交易,以大力推動Grab的金融業務發展。
今年3月,Grab因為成功收購Uber在東南亞8個國家的業務而登上媒體頭條。現在,Grab已經在這些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只是它現在已經不僅僅局限使自己成為一家當地知名的網約車公司這么簡單。
Ming Maa表示,隨著公司業務逐漸擴展到數字支付和醫療保健服務等領域,Grab的目標是能夠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接入平臺”。
打造自己的“超級應用”
如今的Grab似乎正在追隨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的腳步,后者曾開發出了中國廣受歡迎的微信應用。現在,微信總用戶數超過十億,人們幾乎可以在上做任何事情,包括預定車輛、玩游戲、在線支付和預約醫生等。
類似這樣的“超級應用”在東南亞十分具有吸引力,因為當地大多數用戶所使用的都是低端智能手機,這些設備通常沒有太多的存儲空間可以安裝分門別類的應用程序。
而且,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的科技企業頻頻因為不當處理用戶數據和隱私,受到越來越多的審查和外界非議之際,Grab卻依然希望將自己定位為一款無所不包的應用程序平臺。但現在的普遍看法是,如果有一家公司知道你什么時候要打車、喜歡吃什么、理發付了多少錢、去看哪位醫生等等信息的話,這可能并不會讓用戶感到高興。
Ming Maa表示,Grab“非常重視”用戶安全和隱私,并將自己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方式向用戶和業務合作伙伴做出了說明。
“我認為,當你在如何使用數據方面表現的不夠透明時,你就會面臨一些非常嚴峻的挑戰。”Ming Maa說道。
接連對抗Uber和Gojek
Grab如今在東南亞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該公司擁有1.25億用戶,但這也同時招來了監管機構、客戶和司機的強烈批評,他們指責該公司壟斷了當地網約車市場。
“我們當然不會壟斷這些市場,Grab所涉足的每一個市場都有激烈的行業競爭。”MingMaa說道。
其中,Grab最大的挑戰來自印尼初創公司Go-jek,該公司上周在Grab家鄉新加坡首次推出了其測試版的網約車應用,并計劃在2019年初通過旗下應用推出一系列服務。分析認為,Go-Jek此舉勢必將對目前占新加坡主導地位的Grab構成嚴峻挑戰。
Go-Jek的投資方包括騰訊控股、Alphabet Inc.的谷歌和新加坡國有投資者淡馬錫控股(TemasekHoldings),該公司不久前還宣布與新加坡最大銀行星展銀行(DBS Bank)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消息稱,Go-Jek正尋求籌集20億美元用于進一步擴張。同時,Go-Jek也將自己定位為一款無所不包的應用程序,并在移動支付、食品、日用品等按需送貨方面展開了大量投資。
Ming Maa指出,Grab現在在印尼網約車市場的份額已經超過Go-jek,超過了50%,而自己也十分歡迎Go-Jek進入新加坡市場。
“我認為看他們(Go-Jek)在客場地區如何表現、如何與對手競爭將是非常有趣的。”他說。
營收超10億美元
Grab的背后擁有不少重量級投資方,其中包括日本軟銀集團和中國最大的網約車公司滴滴出行。在出售其東南亞地區業務的交易中,Uber最終也獲得了該公司近28%的股份。
2012年,Grab首次在馬來西亞推出叫車服務,隨后在2013年在菲律賓、泰國和新加坡推出,如今其業務已經覆蓋了東南亞八個國家。
Ming Maa稱,預計該公司今年營收將超過10億美元,并計劃在2019年將這一數字翻番。但就像其他許多明星網約車初創企業一樣,Grab目前還沒有實現盈利。
“我們正在努力(實現盈利)。”Ming Maa最后說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