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黑科技”成為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最吸睛的熱門科技。目前這些黑科技處于何種階段,如何落地,會帶來哪些監管難題,與會專家及專業人士給出專業思考。
人工智能:需要管控風險
多款人工智能應用在本屆大會上展示,如人工智能合成主播、自動駕駛等。360集團副總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顏水成在分論壇上說,未來視覺識別技術會繼續向前發展,并在智能安防、自動駕駛等領域得到運用,隨著5G到來,VR(虛擬現實)、長視頻可能會成為重點,虛擬現實眼鏡和增強現實眼鏡有望成為新的平臺。
面對人工智能技術開始在一些領域落地,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提出,發展人工智能,一方面不可忽視安全,人工智能降低了黑客的門檻,以后病毒的變種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要重視人工智能風險管控,未來人工智能可能會出現“眼見不一定為實”、被造謠者利用等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說,中國和美國在人工智能方面是投融資最大的兩個國家,但中國更側重應用,美國在芯片方面、基礎方面做得更好。“有人說我們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經趕上或超過美國,可能有點太樂觀了”,他建議,中國加強基礎方面的研究和芯片方面的投入。
圖為智能機器人成場館引導員,可以直接語音對話。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物聯網:安全是很大挑戰
物聯網也是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熱詞。根據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2017年,中國互聯網產業規模已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未來幾年,中國物聯網市場仍將持續高速增長,預計2021年中國物聯網平臺支出將位居全球第一。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首席執行官洪曜莊說,據GSMA預測,2025年全球將會有近140億個工業物聯網連接。大中華區將是非常重要的物聯網市場,智能城市將是增長最快的領域,智能制造也會貢獻增長。
目前,“牛聯網”“智慧河長”等一系列物聯網應用已經試水落地。京東嘗試了“豬聯網”,“豬臉識別不難,難的是了解養豬行業,把成本降下來,增加農民收入”,京東首席技術官張晨說:“我們很急,但有時候急不來”。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劉烈宏提示,制約物聯網進一步推廣的因素有,標準的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安全等問題。
新華三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于英濤說:“我不認為物聯網會非常快成熟,可能需要十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到成熟階段”,他認為,基礎設施和安全是很大的挑戰。
工業互聯網:現在仍處在初級階段
在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阿里云發布《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軍工業互聯網。富士康此前也開始智能制造轉型。“工業互聯網就是由數據到決定的過程,任何事情做決策,數據說話”,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說。
目前,中國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技術、平臺、應用的發展。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認為,現在工業互聯網發展主要面臨三大挑戰,一是設備之間連接協議不統一,二是數據難以自由流動和充分應用,三是缺乏跨行業人才。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高翔說:“近年來,工業互聯網重大安全事件接連發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提出:“要攻破關鍵核心技術”。
“盡管今天工業互聯網已經非常熱門,但是我們剛剛完成開場,仍然處于工業互聯網的初級階段”,SAP中國總經理李強說。(完)(記者 劉育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