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智庫 整理發布
轉載請注明來源和出處
導 讀
盡管特斯拉遮遮掩掩,所挑選數據有利己的傾向,但是,這些數據仍然沒有完全證明自己的清白,反而有越描越黑之嫌。
特斯拉的這輪風波,短期內恐怕還要再飛一會。
昨日晚間,特斯拉表示,2021年4月22日下午,我司通過特快專遞的形式將封訂的紙質版數據發送至張女士登記在我司的聯系地址,共計48頁,6697條。同時,特斯拉提供了車輛發生事故前一分鐘的數據,并作出一份文字說明。
這份文字說明全文如下:
在駕駛員最后一次踩下制動踏板時,車輛時速為118.5千米每小時。在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后的2.7秒內,最大制動主缸壓力僅為45.9bar,之后駕駛員加大踩下制動踏板的幅度,制動主缸壓力達到了92.7bar,緊接著前撞預警及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啟動(最大制動主缸壓力達到了140.7bar)并發揮了作用,減輕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之后的1.8秒,系統記錄了碰撞的發生。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后,車速持續降低,發生碰撞前,車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時。
綜上所述,車輛以較高速度行駛,駕駛員開始踩下制動踏板力度較輕,之后,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啟動并發揮了作用,提升了制動力并減輕了碰撞的沖擊力,制動系統均正常介入工作并降低了車速。另外,關于事故發生前30分鐘車輛的狀況,特斯拉方面是這樣敘述的:在車輛發生事故前的30分鐘內,駕駛員正常駕駛車輛,有超過40次踩下制動踏板的記錄,同時車輛有多次超過100千米每小時和多次剎停的情況發生。
對此,上海維權女車主丈夫深夜再發聲:特斯拉已侵犯個人隱私權,要求撤銷數據并道歉。李先生表示,在特斯拉將車輛發生事故前一分鐘的數據公布于眾前,從未與張某的家屬取得過聯系。
他首先對特斯拉出示的行車數據表示不認可,同時,他認為,行車數據屬于個人財產及個人隱私,而特斯拉未經車主允許,擅自將其公布給媒體及大眾,他無法接受。李先生表示將會向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投訴,同時要求特斯拉公開道歉,并將行車數據撤銷。
特斯拉公布數據?公布了個寂寞
著名央視財經主持人周運在《財運道道道》中曾提到,首先要建立一個認知:特斯拉等電動智能車不光是車,更是實時采集和使用數據的移動終端。要不要剎車,行車電腦和大數據要為此作出判斷,這一系列數據都會被記錄下來,并上傳到云端服務器上,如果出了事故,就要用這些數據來分析原因,類似飛機上的“黑匣子”。
事實上,周運所提到的“黑匣子”,即是指EDR(Event Data Recorder)——汽車事件數據記錄系統。EDR由一個或多個車載電子模塊構成,具有檢測、采集并記錄碰撞事件發生前、發生時、發生后車輛和乘員保護系統數據功能的裝置或系統。
而知乎用戶@何先生則表示,市場上目前只有特斯拉有配備一個EDR(Event Data Recorder事件記錄器)數據記錄儀,而特斯拉的數據量可謂相當詳細。
知乎用戶@史高拔介紹,剎車制動過程需要多個系統的參與,起碼包括制動踏板開關傳感器、踏板深度傳感器、電機、整車控制器、ESP系統(含ABS)等,如若啟動AEB緊急制動了還會有前向雷達參與。目前,特斯拉只給了車速、踏板開關信號、制動缸壓力這些看似專業的幾個有利數據,而若要還原車主踩剎車的過程,則至少還需要提供踏板深度數據、電機轉速信號、前向雷達數據等數據。
由此可見,盡管特斯拉擁有更詳盡、更豐富的數據,但并沒有公布,而且其已公布的數據存在選擇性公布對己方有利的嫌疑。
此外,對于剎車時候的制動能力,知乎用戶@康賤貓計算得,用特斯拉自己給的數據看,從25.41秒的時速94,降低至27.45秒的時速48.5,2秒時間在ABS觸發的情況下(即全力剎車),車速一共降低了45.5千米每小時,合計12.63米每秒,平均加速度6.3米每秒方,即0.63g左右,這剎車能力,表明在出ABS的情況下,尚且不及普通家用車的接近1g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