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科技3月23日訊(記者 李婷)疫情重塑教育市場,2020年在線教育爆發式發展,轉型OMO(線上線下相結合)成為業內共識。市場需求井噴,擁有1.4億中小學生規模的低線城市釋放增量空間。行業巨頭加大低線城市滲透率,區域性教培機構借助教學解決方案平臺實現轉型。
業內認為,全國性教培品牌與本地龍頭品牌多強角力,仍有可能沖出借助OMO模式東風起飛的“白馬”。
下沉市場迸發新機遇
2020年,疫情重創教育行業,線下教培機構停擺,轉型線上成為行業共同選擇。
疫情改變用戶認知,不同級別城市的用戶消費習慣均產生變化。瑞銀證券發布的《2021中國教育行業投資研究報告》統計顯示,2020年家長的在線偏好度增長10%,創2018年以來最大的增幅。其中,一線城市增幅超15%,二線城市增幅逾4%,三/四線城市增幅也突破了10%。
家長對在線教育的消費意愿顯著提升。愛學習教育發布的《下沉市場K12教育培訓行業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57.43%的家長只想上線下課,今年這部分家長的比例大幅下降至2.89%。2021年家長選擇“線上課為主,先下課為輔”和“只想上線上課”的比例為68%,超過去年的17%。
學習效果、孩子喜歡、機構名師是影響家長報課選擇的前三大要素,品牌廣告對下沉市場家長影響不明顯,愛學習調研數據顯示,78.26%的家長從親朋好友推薦了解課外輔導機構,他們更看重輔導機構的學習效果。
教培機構借力轉型
在線教育為行業帶來新機遇,尤其是中小學生達到1.4億人的3-6線城市成為增量市場。但低線城市同時又面臨缺乏優質教學資源的尷尬。目前中國教育資源分布依然不均衡,低線城市供需存在巨大缺口。
在一二線城市飽和式競爭之外,在線教育行業巨頭把目光轉向三四線甚至更低線的城市,掘金下沉市場。近年來,新東方和好未來等K12教育巨頭一直在探索教育下沉之路。其中新東方已在浙江、陜西、山東、福建等 7個省份推行OMO模式。
面對在線教育機構和教育巨頭們的攻城略地,下沉市場的中小培訓機構艱難求生。但在轉型過程中,在招生引流、教研授課、教務運營和后端管理等環節均遇到不同程度的難題。除了外部競爭加劇,用戶需求也在發生改變。隨著教育供給質量的提升和教育消費升級,家長對教育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更加精細化、個性化。
內外交困之下,低線城市的教培機構通過引進教育工具和產品來提升運營效率、教學質量和服務。2020年疫情爆發后,下沉市場(3-6線城市)的線下教培機構傾向于使用釘釘等直播工具類軟件開發線上課程。
但在線工具類應用普遍存在功能匱乏、教學場景弱,學生使用體驗差、學習效果不明顯等問題,機構逐漸轉向與教學解決方案平臺合作。《報告》顯示,在2021年,86.57%的機構選擇與能夠提供全套在線教學解決方案的平臺進行合作。
陜西商洛樂思教育借助愛學習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升級服務能力和質量,從普通培訓班轉型為專業輔導機構,服務的學生規模從40人次增長到1500人次。
據了解,愛學習教育助力中小教培機構OMO轉型,通過“愛學習新面授”、“愛學習AI好課”、“愛學習3階課”等產品,提供在線化產品與技術支持。
市場加速洗牌
OMO模式已經成為各類教培機構普遍認可的解決方案。《報告》顯示,95.6%的機構認同“未來的教育模式一定是OMO(線上線下相結合)”這一觀點。《報告》認為,在區域教培市場中,學科培訓類、托管類、素質教育類機構紛紛試水雙師模式,預計雙師模式或將迎來一輪集中爆發期。
與此同時,下沉市場K12機構防疫常態化。不少線下教培機構除了正常上線下課,也會提前做好疫情來襲轉線上課的準備。調研數據顯示,3-6線城市中,約有72%的機構校長在今年疫情前,就已做好隨時轉線上的準備。
新一輪校外培訓整頓背景下,行業將加速洗牌。隨著教培行業各類規范化政策的出臺,如對資質、場地、師資等硬性要求,無法合規運營的小機構將失去生存空間。加之受疫情影響,許多大中型機構也遭重創,學員和口碑加速向龍頭機構聚攏,區域市場集中趨勢明顯。目前,區域市場的頭部玩家都啟動了OMO計劃,《報告》認為,在現有的全國性教培品牌與本地龍頭品牌多強角力的情況下,仍有可能沖出借助OMO模式東風起飛的“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