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圖片由歐科云鏈供圖,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
繼去年全國首個“區塊鏈工程”專業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開始招生后,今年來,區塊鏈專業開啟遍地開花模式。日前,記者從教育部官網發布的“2020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注意到,新增備案本科專業名單中有14所高校增設“區塊鏈工程”專業,包括大連民族大學、河北金融學院、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安徽理工大學、浙江萬里學院、福州工商學院、重慶城市科技學院等。
豐富專業人才培訓主體是當務之急
公開信息顯示,福州工商學院“區塊鏈工程”專業為福建首個,將于2021年正式開始招生。
齊魯工業大學的區塊鏈工程專業屬于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由山東省計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與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共同承辦,該專業面向區塊鏈產業對區塊鏈工程人才的需求,培養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知識、區塊鏈工程基本理論和區塊鏈項目開發方法,在區塊鏈項目系統設計開發、區塊鏈項目管理、區塊鏈系統服務等領域發揮創新紐帶作用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豐富專業人才培訓主體是當務之急。”區塊鏈頭部企業歐科云鏈集團副總裁胡超認為,區塊鏈專業的大面積增設,說明教育系統開始從源頭上重視區塊鏈這個戰略新興技術的專業人才培養。
近些年,作為數字資產底層技術的區塊鏈,隨著前者市場強勢走高,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并以其技術邏輯能重構未來社會信任,被冠以“第四次工業革命新技術”,與此同時,也被提高到了國家重視的層面。2019年10月,區塊鏈技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2020年4月,與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一并被納入新基建。
對于這些新興技術高地,人才緊缺,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掣肘。作為最早的區塊鏈領域創業者,歐科云鏈集團創始人徐明星表示,人才培養是當下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關鍵時期,中國需要搶占技術高地,掌握核心技術,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培育大量區塊鏈行業人才,只有有了人才,才能掌握區塊鏈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然而,整個行業要面臨的是,由于行業較新,區塊鏈本身又是融合了計算機、大數據、金融等多學科的高門檻認知學科,目前真正擁有區塊鏈技術架構思維的區塊鏈專業人才并不多。根據拉勾大數據研究院發布《2020年新基建人才報告》,在新基建人才需求相關行業中,區塊鏈行業的人才2020年春節后需求增幅達67%,為新基建相關行業最高。國際權威咨詢機構Gartner也曾在2020年預測,未來5年中國區塊鏈人才缺口將達75萬以上。也有報告顯示,全國已有33所高校開設區塊鏈課程。但是國內首個區塊鏈本科專業——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區塊鏈工程”在2020 年才正式招生。
人才隊伍建設需各界共建
“人才培養環節和用人環節的脫節是由來已久的問題,面對一個新興專業,應該從根源上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胡超指出。
歐科云鏈集團在去年5月推出區塊鏈產業人才培養“鯤鵬計劃”,通過“人才擴容、人才培養、伯樂計劃”三大舉措,強化產業人才隊伍成熟。今年1月18日,歐科云鏈集團再升級“鯤鵬計劃”,更強化了“實戰”,進一步從需求側人才引進、供給側培養、社會科普等維度強化人才價值的提升。
其中特別提到,推動供給側優化升級。歐科云鏈將聯合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工信區塊鏈產業人才研究所、中國區塊鏈智庫人才專委會等政府機構和專業機構,發起設立區塊鏈產業人才培養基地,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高水平師資資源,面向存量人才和高校學生開展認證培訓。
“一門新學科、新專業從研究、創設再到實踐、成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工程,這個過程相對漫長,而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從來不等人。我們歐科云鏈多年來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實踐經驗證明,政府、專業機構和企業聯合建設產業人才培養基地是一個有效的辦法,呼吁更多的行業企業加入進來。”胡超介紹,“我們對新招聘人才啟動大規模的職業技能提升工程,通過完善的內訓體系及傳幫帶機制,不斷提升新招聘人才的適崗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實現人才的穩定就業及長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