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錢放到哪里,既滿足“較為保守”,又至少能跑贏存款呢?下面介紹幾個供參考。
一、大額存單:收益4%
大額存單的安全性跟普通銀行存款是一樣的,是最安全的理財方式,相當于存款中的VIP。但因為大額存單一般要求20萬以上起存,所以銀行也愿意為你提供更高的利率,一般比同期限的普通存款高1%左右。
通定期存款分3個月、6個月、一年、兩年、三年和五年6個品種;而大額存單則有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一年、一年半、兩年、三年和五年9個品種,可選擇性更多。
適合人群:1、風險承受能力低,要求資金安全性高。2、手上余錢在20萬以上。3、簡單粗暴而言,非常適合中老年人。
二、貨幣基金:收益3.5-4%
近期貨幣基金的收益一直在降,余額寶剩下3.25%,也就剩下領紅包的作用了,支付寶其他貨基在3.84%左右。微信的貨基在3.16%-3.83%,京東金融的貨基在3.97%,1000塊才差1元,基本上可忽略不計。貨基跟大額存單相比就是門檻低,1元起投,靈活,隨存隨取。
適合人群:1、風險承受能力低,要求資金安全性高。2、對流動性要求高的人,比如開頭提到“需預留半年支出的現金流”的背著高額房貸車貸的人。2、余錢較少的年輕人。
三、銀行理財產品:收益4%-5.5%
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有三種,結構性存款、保本不保息和不保本不保息。
資管新規后,銀行不許發售保本保息的產品,于是這類產品換了個包裝,現在叫結構性存款,本質是保本保息的,收益在4%以上。在2020年之前的過渡期前,我們現在仍能買到期限在3個月內的理財產品。
如果你想買5%以上的銀行理財,可以選擇小一點的商業銀行。
這些小銀行的產品不像四大行,很難在線下買到。我們可以借助第三方代銷平臺。比如我之前在某東買了收益5.2%,180天期的某某寶(名字就不寫了,免有廣告之嫌,想知道的可以評論問)。底層資產是定期存款。也可以在180天內提前支取的,收益就是4.1%,比貨基還高一些。
如果是一年期的結構性存款收益還能去到5.4%,不過我嫌一年太長,也不可以提前支取,就沒買這個。當初選擇把部分資金放進安全性較高的銀行理財,也是因為6、7月P2P爆雷期,換個地方避避風頭。現在P2P爆雷基本上結束了,很多平臺解決了流動性危機,收益也逐漸回落到雷潮前,我在5.5%以下的那些較靈活的資金也可大部分回流P2P了。
四、P2P,收益8%-11%
P2P的收益跟以上領域比起來還是有非常強的競爭力的。說句實話,買上面哪些保守的理財,低調謹慎的過日子,能保障你比單純存銀行好,但是很難跑贏通脹,更別提資產穩健增值。而上述辦法,都只是為了順應今年形勢而采取保守策略。
那為什么現在又說P2P可以買了呢?還是一句,順應時勢。8月開始國家強勢監管,備案流程重啟,AMC介入,P2P雷潮基本上是過去了。投資人信心回暖,很多平臺被雷潮沖擊了一把后,逐漸恢復正常發展軌道。換而言之,P2P又可以投了。
不過經此一役,我們也要知道,雖然P2P的產品常寫著100起投,看似門檻很低。表面上對資金要求的確很低,但其實它對投資人的要求門檻比上面都高。
投P2P是要一定的鑒別能力的。你得關心行業,比如有活期或線下理財的不能投(不合規),大額標的不能投(不合規)。還要關心行情,現在企業貸不要投(近期企業壞賬高),派系平臺不要投(受牽連一損俱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