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5G應用武漢峰會獲悉,截至目前,武漢市已建成開通3000余個5G基站,其中軍運會57處場館室內布線已完成。在站址、管道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預計到今年武漢將建成5G基站8000個以上,力爭實現全年建設1萬個5G基站目標。到2020年底武漢市將建成2萬座5G基站,到2021年底實現5G市域全覆蓋。
湖北省政府副省長曹廣晶指出:
“湖北的網絡建設全國領先,2018年底,湖北5G基站建設規劃全部獲批,成為全國第一個完成5G專項規劃批復的省份。湖北將5G與工業生產的融合發展,作為推動5G應用的主攻方向。未來將加快推進產業發展,以長江存儲、華星廣電、天馬微電子、聯想武漢基地、華為研發基地等重點企業為代表的“芯屏端網”世界級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武漢是工信部5G首批試點城市之一,移動、電信及聯通三大運營商在前期都不約而同選擇了武漢作為覆蓋5G的城市。
對此,清華大學沈陽課題組和人民網聯合發布的《2019 5G產業發展報告》指出,武漢5G產業建設已初宣顯成效,一批5G應用在國內取得領先地位。
“國內首個5G光模塊訂單已交付、全國首條5G智能制造生產線上線、具備多種駕駛模式的5G自動駕駛清掃車上路、5G游戲云實現用手機玩重度游戲不卡頓。”
這種成果的背后是武漢依托“中國光谷”構建的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五鏈統籌”的發展模式。通過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國家級創新平臺,匯聚了通信與信息領域的56個國家省部級科研院所、42所高等院校、60余位院士,形成了從研發人員到產業技術工人的全產業技術隊伍,涌現出中國信科、長飛光纖、光迅科技、武漢虹信等一大批骨干企業。
作為武漢承接5G建設的企業之一,長飛光纖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表示,長飛光纖未來將通過5G高密度及大帶寬接入,提供覆蓋從骨干網到接入網的全系列光纖產品,形成5G端到端的全場景覆蓋。
根據《武漢市5G基站規劃建設實施方案》規劃,今明兩年武漢市將建成5G基站2萬個以上,形成規模領先、質量一流、示范性強的5G基礎網絡,確保實現5G網絡市域全覆蓋。
在產業生態上,武漢市也正發揮各類國家級創新平臺的牽引作用,推進運營商、重點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聚焦5G芯片、光纖光纜、基站天線、集成應用等領域,大力“補鏈、強鏈、延鏈”。到2021年,武漢市將形成5G全產業鏈,實現營業收入1500億元,產業規模進入全國前三。
在應用水平上,武漢市正積極推動應用場景示范,推動運營商、產業企業、示范主體之間的合作,對接行業需求,重點推動5G技術在智能制造、無人駕駛、城市治理、政務管理、交通運輸、物流、醫療、教育等行業的應用。
在核心企業上,武漢市支持中國信科集團在漢建設5G研發生產基地,支持長飛、聯想等企業大力發展5G傳輸、承載網、終端等產品,加速集聚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支持華為等一批企業加大在漢投資,發展5G芯片等關鍵產品。面向5G產業各個細分領域,招商引入一批國際國內5G產業鏈的關鍵企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總結稱:
“5G開啟萬物泛在互聯、人機深度交互、智能引領變革的新征程,日益成為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力量,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今年6月4家基礎電信企業獲得5G牌照,標志著我國進入5G商用發展新階段。目前,我國5G商用已經全面展開,正在向縱深方向推進。”
關鍵詞: